文|月华
—01—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带有反骨的,比如我。
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性格叛逆,调皮捣蛋,不服管教。
钓鱼摸虾,爬树下河,剥开青蛙的皮去钓麻虾,和小伙伴玩的累到呕吐也不知道回家写作业。
对,这就是我的小时候。
如果我是一只调皮的猴子,那我的父亲就是上天派来收我的。
我不知道父亲了解我的脾性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但是我知道他应该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逆反心理很强,觉得他的爱太专制,太霸道。
他把他的性格和做事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乐意,也不管孩子是否接受。
我的字写的很难看,小时候爸爸总是让我认真的写,可是我总也写不好。记得有一次他把我的作业本一下子给扔出去好远,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从此写字对我而言就成了最厌恶、最痛苦的一件事;
看书时头距离书本太近,会突然迎来他照头“啪”得一下打,吓得我心里惶惶然;
小时候去同学家玩,回来的路上把钥匙丢了,父亲可以毫不留情的一脚踹过来,疼的我眼泪扑哧扑哧的向下掉;
而最开始读书时根本毫无兴趣,也是父亲硬逼着每天必须读完多少页才可以入睡,小学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要会背才可以过关;
而写字时,身体距离桌子多远,也是要牢牢的按照规矩来的;
吃饭的时候绝不能说一句话,父亲也是身体力行,巍峨的身体向饭桌旁一座,整个吃饭的氛围就变的不同了,而言语也就消失在还没有到达喉咙的地方,变成泡泡,骨碌骨碌的散去了。
以前的时候,当我到达一定的年龄,我在心里埋怨他,深深地埋怨: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的专制,毫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强迫一个孩子做她不喜欢的事情。
那个时候,对家,是不喜欢的。
从外婆那里回家,在远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家的影子的时候,我就开始头晕。是那种条件反射般的头晕,并不是故意如此。
那种感觉让我意外,更让我害怕。
我怕自己会不爱这个家。小小的我需要家的温暖,需要一个皈依。
—02—
当我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独自面对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在心里对父亲,有了很多理解和尊重。
当我一个人拉着行李去初中、高中、大学上学,没有人送,自己却觉得一点也不恐慌的时候。
当我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自信、出色的演讲能力、喜欢看书的习惯、良好的人缘、不服输的性格的时候。
当我可以沉着冷静、迅速地适应新的环境的时候,我是感激父亲的。
是他的教育,让我具备良好的品德,拥有一颗上进执着的心,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可否认,因为父亲这样的严格,我的心理比较敏感,情绪容易起伏,
然而哪一种教育是圆满的呢?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其骄横跋扈;不对孩子严格教育,则是在摧毁一个人。
如果我没有受到父亲如此严格的教育,我想我依旧是会敏感的,是会有情绪波动的。
而且,我可能会缺失去自信,可能不会表达自己,可能不会写文章,可能取得不了好成绩,考不上大学。
和村子里的其他很多女孩一样,早早的初中辍学,然后嫁给一个农村的小青年,开始生孩子,然后再外出打工,下一秒就可以想象,等人老珠黄时在院子里的长凳上晒着夕阳,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
最近大火的《摔跤吧,爸爸!》讲述的就是一个父亲用自己的专制和坚持,为两个女儿开启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树苗,母亲的爱如阳光雨露,照耀有加,带给它生命力。而父亲的爱犹如园丁手中的剪刀,毫不留情的修修剪剪,带着残酷和疼痛。
孩童时期有谁知道自己未来会做什么?全凭一时喜好和心情随意做事,她哪里知道未来的血雨腥风全然不是随便玩玩就可以度过的。
如果没有父亲加以管教,我以后在社会上会吃多少苦,流多少泪?我怎么能挖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变的更好呢?
家,可以宽容一个孩子,而社会,永远不会纵容一个成年人。
孩子终将长大,踏入社会,如果没有父亲的严格教育,我想我会在面对社会时败下阵来,退缩到没有光明的狭窄之地。
我以为我会因此而理解父亲,原谅父亲,然而却没有。
我清晰而又明确的记住父亲的严厉和不近人情,内心里并没有因为养成那些好习惯而原谅他,也没有因为自己走出小村子而原谅他。
—03—
真正的原谅,是当我看到父亲他呀,生病了的时候。
大二那年,还在学校的我听闻父亲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内心里陡然的紧张,担心,害怕,按耐不住心里的焦急,立刻向家赶去。
进屋时蹑手蹑脚,向东边的屋里望去,偷偷地伸头看,看到爸爸躺在床上,从腰那里扯出来两根绳子,绳子尽头是两块石头。
父亲在做牵引,很不舒服,将就的平卧在床上,双腿微屈。
弟弟在和他说话,他忍着疼痛唏嘘的回复着弟弟那个小不点随便提出的问题,充满了耐心和关爱。
在我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出现呢?
父亲他用父爱包容着小小的我,而我只是受了点委屈就觉得他是个坏爸爸去,
我想进去和父亲说句话,喉咙却像被黑硬的东西堵塞,说不出半句。
我悄悄的从屋里退出来,轻轻地关上门,鼻子酸涩,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父亲是一个性格倔强而又好面子的男人,我不想在他这个样子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我想他会窘迫,会脸红,会不自在。
那段时间,养腰的父亲体重足足增加了30斤,我才知道原来父亲也是可以长胖的。
父亲175的个子,作为一个中年男子,体重不到130斤。
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父亲是易瘦体质,无法长胖,原来那只是因为他从来不停歇的干活,做事,太过辛苦,所以才如此干瘦。
那段时间他仅仅休息了两个月,就胖了30斤。父亲胖了,我一边感到欣慰,一边在思考一个问题:父亲得有多辛苦,才可以压着30斤的肉不长,生生的把他们变成汗水流出。
除了务农,父亲以收粮食为家里增加收入,一口袋的粮食重量超过父亲他自己的体重。
父亲把粮食抗在肩上,一步一步的,颤巍巍却又异常坚定的走向车子,脸憋的通红,嘴巴紧闭着,眉头紧皱,眼睛尽力的向前看。后背的粮食犹如千斤重,一寸一寸压弯了父亲的背。
他把全部力量集中在右肩,撑起这袋粮食,撑起家里的经济来源,撑起一个家。
父亲把上百袋粮食一袋一袋的托运到车上,汗水仿佛在一瞬间就从身体中流出,浸透了他的衣服,浸透了他口袋里的一万元钱。
他向卖家付钱时,一张一张的数着钞票,每一张都被汗水浸透。他们湿湿地紧紧地贴在一起,和着父亲头上滴答滴答滴下的汗液。
他们不是湿透了一次,是湿透了好几遍。
夏日风大,父亲的汗水把将近两厘米厚的一万元钱浸透,又被风吹干,然后又被汗水浸透,又被风吹干。
几个小时之内,那钱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几次浸透和吹干,而父亲本来可以长出来的30斤肉,也全部化作汗水,流出体外。
当我渐渐长大,终于开始知道心疼父亲,而父亲,却从来不提只言片语。
他只是在默默地努力着,挣钱养家,教育子女,付出全部的心血,然后盼望着家里的孩子在未来可以不用受他再受过的苦。
—04—
真正的原谅,是父亲他呀,开始变的像个孩子一样需要我的时候
父亲一直是威严的,沉默的,不苟言笑的。有一次父亲开车的时候,向左开的很厉害,坐在副驾驶上的我说了句:开哪去了?
父亲一惊,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脖子缩着,头前伸着,慌忙把方向盘打正,嘴巴揶揄着,似乎在嘀咕着什么,眼睛斜着瞥了一眼,最终自顾自地向前开着。
那一刻,我的心里起了波澜——父亲用他的专制锻造了一个孩子。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他却越变越老,成了个孩子。会害怕被孩子说,会害怕做错事,也会害怕孩子对他凶巴巴。
当我是孩子时,父亲给予了我他最好的一切。而当我长大,父亲变老,我又能给予什么呢?
夏日的一个晚上,我给父亲擦背。才刚刚拿到毛巾,没有碰到父亲的后背,眼泪竟然先流出来。
就是这个后背,曾把我和妹妹轮流放在他的脖子那里,把自己当大马,跑着逗我们开心。
当时自己笑的特别开心,感觉像拥有全世界一般幸福。
也是这个后背,扛起一代又一带粮食,撑起父亲的执拗,撑起了他为孩子们闯出的路径,撑起了一家人的希望。
他把他知道的最好的给予了孩子,他把他能提供的最好的也给予孩子。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专制为孩子的梦想之路劈开一条缝,向着这艰苦的命运发出反抗,只是渴盼着孩子可以到达有光的地方。
他也许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但他从未屈服。
他在保有自己清高的同时,更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这天地不大,却足以让孩子可以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拥有一双可以飞的更高更远的翅膀,却被原生家庭这个无底洞无情的拉回黑暗的沼泽,感觉像是受到了魔咒,可怕可怜而又可悲。
而我的父母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为了孩子可以走出去而拼尽全力,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的,飞向自己喜欢的地方。
他们不仅把我养育成人,并且尽全力给了我最好的条件让我去上学,读书,又给我无限自由,任我飞,任我闯。
因为自己对父亲的埋怨,竟然在无形中打散了父亲对我爱的记忆。那些细细密密点点滴滴的爱,才是父亲对待我的真相啊!
—05—
时至今日,我特别感谢而又佩服父亲的四点做法:
第一,坚持严格的教导。
他用他的严格,把我引导到一个知道该怎么走下去的路上。避免了我的荒废,使我培养了很多好的习惯,让我成为了一个自觉的人。
什么是自觉呢?就是现在流行的自律。
我现在会想,他打我时他不心疼吗?他也心疼。但是为了以后我在社会上可以少些疼,他只能更加严格的教育我。
我承认他是对的。
第二,给予我极大的自由和尊重。
上初中后,父亲就不再是那个专制的父亲了,他把自主权交给了我。
于是,在哪里上高中,是否选择复读,在哪里上大学,找一个怎样的男朋友,他都仔细的询问我的意见,然后再说出他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谋而合的,偶尔有出入时,我们会好好的商量,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这一点是我最佩服父亲的。他了解我,应该说是非常的了解我。
高三毕业后我不愿复读,打算读三本,父亲和我谈了一次话,戳穿了我想复读、但是害怕没有结果的畏惧心理,然后父亲说:“你复读一年,不管考成什么样,咱都走!”
就是这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恐惧,于是我安心的去复读了。
有一个懂孩子心思的父亲不容易,所以我心含感恩。
他能看出孩子的潜力,知道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在孩子犹豫不决的时候帮她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不就和小时候他的专制一样吗?只是那个时候我还小,没办法明白他如此坚持的意义,自然不理解他的苦心。
第三,对事情长远的看法和眼界
小学的时候,我家交学费都需要借钱。
可是某个周一,父亲把我和妹妹叫到跟前,拿出了一元钱,问我和妹妹:以后一周给你们一元钱可以吗?这笔钱你们可以自由处置,就当培养你们的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是什么?我对这个毫无概念。而且是一元钱啊!那个时候买块冰棒才二角钱,我觉得自己发财了!
虽然父亲的这个计划在母亲的反对下以失败告终,但是从中可以窥见父亲他超脱于一般农村人的远见。
他总是有自己独特而有前卫的想法,在20年前,农村的孩子都穿着裤衩全村乱跑的时候,是父亲给我买来一本薄薄地带着拼音的动画书,把我引入到书籍的世界。
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五只高矮胖瘦不同的小鸟,有五个不同的名字,就是它们演绎了我童年中初使的美好。
再之后,父亲给我和妹妹定制了《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每一期只有一本,每个月只有一本。
书籍是人生的引导者,而父亲是把这个引导者带到我面前的人。
所以后来父亲坚持让孩子读书,背诵,给我们订阅月刊,带我们去逛当时整个镇子里唯一一所新华书店,买我看中的书。
那个时候父亲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什么钱都能省,就是看书的钱不能省。
我那时不懂,长大后才明白,为了可以省下这点钱,家里在其他方面的缩减,更理解了父亲拼命挣钱的动力。
第四,父亲的榜样作用。
写日记的人有多少?每天都写日记的人有多少?每天都写日记写了近30年的人有多少?作为一个农民,能做到以上的人有多少?
而我的父亲做到了。
夏季农忙时,父母从田地里回来已经是深夜,即便如此,父亲他依旧会伏于案前,开着小台灯做下记录。
初中住校后,每次回家我都会打开父亲的日记本,就知道家里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为自己也订阅了报刊,书籍,每每看到父亲伏于案前看书写字的时候,我会在心里觉得,他不是一个农村人,应该是一个做着老师或者其他行业的城里人。
我想这是父亲的清高。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他爱这泥土爱的深沉,但他对孩子走出土地有着更强烈的愿望和激情。
他会在春节前一晚,铺好红纸,尽情的享受挥毫泼墨书写对联的过程,这是他可以追求的幸福和享受。
他会教我和妹妹打乒乓球,曾经一直赢的父亲在后来也会渐渐落败,即便如此,他依旧很开心,因为满足而开心。
他把村子里的一个破篮球架的钢圈取下来钉在了家里,晚饭前他会陪年幼的弟弟打篮球,教授弟弟打篮球的技巧;每周都和弟弟打几次羽毛球,培养他爱运动的习惯。
看着这个,就知道父亲以前是如何教育我和妹妹的了。
弟弟出生后,父亲对他的教育让我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他的教育方式,然后发现那些童年时期我非常厌恶的事情,有很多竟然是作为孩子必须需要经受的磨难。
父亲,曾经我有多厌恶你,现在就有多爱你;曾经我有多不理解你,现在就有多愿意包容你。
父亲,原谅女儿曾经的不懂事吧!
身体里流着你的血,性格在很大程度上遗传着你,我知道,我终究越来越像你。
父亲,当你渐渐老去,当我渐渐长大,我就成了你。
亲爱的,感谢你能来。我是月华,一个渴望和你共同成长的姑娘。
于我而言,你的点赞和关注比打赏更重要。来,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