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绝不会相信一根针,就是照片里这个小姑娘迎香穴上的这根针,几乎是瞬间治好了这个12岁小姑娘6年的耳聋!
5月18日周六,我第一次跟师学习,就遇见了这个从郑州慕名来西安找“穷人的大夫”治疗耳聋的小姑娘。我到的时候,师父刚刚给她扎上针,只有一根针,右迎香。屋里很多人,师父正和一个人聊天。我听见这个小姑娘正对她妈妈说她觉得能听见了,她妈妈很迟疑地样子,不敢相信,问:“你到底是原来听不见的那个耳朵听见了?还是本来就听得见的耳朵听见的?”小姑娘也迟疑了,她妈妈一急说:“快!快找找你的耳机试试!”小姑娘和她爷爷立即去大背包里翻找,可是越急越找不到,她爷爷又急又嗫喏地说大概忘了带了。我找了子江师弟的耳机给小姑娘试听,她妈妈和爷爷紧张地盯着她,不停地问:“听得见吗?听得见吗?”过了一会儿,小姑娘说:“真的听得见了,只是感觉声音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她妈妈激动得立即去找师父告知,喜笑颜开,眼中带泪,师父只是边给别的病人下针,边漫不经心地说:“听见了就好,值吧?你去医院得花那么多钱,在我这里80块钱就治好了。”
我也觉得替她们高兴得很,又听说她们是郑州过来的老乡,忍不住和她们攀谈起来。原来小姑娘今年12岁了,从6岁起突然一只耳朵失聪,六年来遍地寻医,单单是各医院检查的单子摞起来就有半尺多厚。可是毫无改善不说,连原因也查不出来,更糟糕的是另一耳朵听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孩子感冒的时候,感冒一次听力就变坏一点,如今一家子人日夜战战兢兢,唯恐孩子感冒生病。而小姑娘自己说她已经对治好听力不抱任何希望,来西安之前也已经下定决心,姑且来试试,如果还是无用,今后就不再治疗了,反正也治不好,反倒很受罪。今天是她们第一次来,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出门的大背包还在身上背着呢,刚刚到师父这里一会儿,没想到居然就治好了,简直做梦一样。
我们几个徒弟问师父:往常治耳聋都是针耳孙,听宫,听会和翳风,怎么这小姑娘就扎了一针迎香耳聋就好了呢?
师父回答:因为这个小姑娘是鼻炎导致耳聋。
我们又问:为啥鼻炎会导致耳聋呢?
师父用看傻子一样的眼光看着我们说:因为七窍相通。末了,又解释说:你想想你坐飞机的时候耳压高受不了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动作?张嘴。
徒弟们又问:师父,你为啥知道她是鼻炎导致的耳聋呢?
师父彻底懒得理我们了,调侃道:因为我扎她迎香穴,她耳聋就好了呀……
后来我去咨询小姑娘的妈妈,果然说小姑娘严重的鼻炎,小时候感冒太多所致,以至于到现在都是用嘴呼吸,鼻子完全不透气!
后来,师父又给小姑娘下针另一侧迎香,小姑娘瞬间说:通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祖孙仨又来了,一进来她妈妈就说小姑娘早上来的路上不停地用手捂着耳朵,喊: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吵啊!那个妈妈的眼里含着泪带着笑,我去恭喜她。我想此刻对她来说这世上最美妙的事莫过于女儿捂着耳朵喊原来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吵吧?
在场的人都说我和那个妈妈笑起来的样子很像,我俩也觉得很有缘分,自拍了一张合照一看,果然很像。
我还不敢下针,只在师兄弟的鼓励、逼迫下在曲池给自己扎了一针。师兄弟们鼓励我,让我在他们身上下针练习,我说:不!我一定要先在自己身上试针,自己亲自感受每一个学位的针感之后才开始在别人身上试针。
师父常常说: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这个小姑娘,这个妈妈很幸运,这两天她们一直沉浸在“幸运”的巨大幸福之中,颠三倒四的“幸福”宣告里却任谁都听得出那长达数年的绝望和痛苦,以及对未来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向着悲观的方向发展的恐惧,犹如头顶悬着一把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的利刃,惶惶不可终日。
小姑娘说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她含着泪问:为什么那些坐在医院里的医生给我检查了那么多,却连原因也找不到?
作为父母,如果不懂医理无以为慈;作为人子,如果不懂医理无以为孝。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从家庭主妇和初中生开始普及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希望每一个妈妈,每一个孩子,哪怕不会很多治疗,护理的方法,手法,至少也能具备判断自己身体状况的能力,而不是动辄就只能如待宰的羔羊一样茫然无措地把自己的身心健康管理交给别人。
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要努力去试试,看看自己能否坚持下来。
后记:
那一天师父当场治好了三个耳聋病人。其中一位女士,单耳聋四十多年,不知起因不可追溯,下针一会儿后,她看见那个小姑娘当场见效,就也拿了一个耳机试听,无效。随后来找师父告知,师父一招手说:过来。待她近前,冲着她的病耳,突然气沉丹田猛喝一声!吓了众人一跳。然后说:去,找个安静的地方继续试听。过了一会儿,病人又来,说:武大夫,我这个耳朵里面觉得疼!师父淡然道:哦,疼就是好了,继续找安静的地方去听。不久,病人又来,喜笑颜开:武大夫!我能听见了!虽然感觉声音很遥远!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吾甚惊异,问师何法?师曰:狮吼之功。又问何故?师曰:取音波之力。
师父语录:师父教你们不能光教技术,我得叫你们方法。教你们思考的方法。
我想师父大约是想告诉我们,学中医需要“悟”。但我目前连基本的“技”也木有,哪里能“悟”呢?我很焦虑……
又补记:那个慈爱的“妈妈”不是小姑娘的妈妈,是她的姑姑,自她两岁起就是姑姑养她长大,说来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