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
作者的理由是,读书应该是获取直达新岭深处的知识,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觉得还真是有道理,再比如作者推荐了大量的书籍,大多都是文学类的,回头看看我书架上的,大多却都是热门畅销书,比起作者提到的书籍,明显深度不够。
序言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现代人的精神力量变弱了,我们现场常说的“压力”,很少来自饥饿、死亡等因素了,更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能否妥善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的“聪明”,指的是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
第一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的能力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
每遇见一位先驱伟人的格言警局,就相当于启动了一个基因。
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
避开这些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读书的三大意义: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的时间,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
通过读书从头到尾的体会别人的整个人生,能让自己也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靠肤浅连接的相互依存”其实缺乏深度,并不足以用来探索人类的心灵深处,若想使自己的心灵如出生时那般澄澈无垢,多多读书才是最好的办法。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第二章 “相遇”决定人生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尼采
我们多数人无意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或专家,但是毕竟是成年人,若在某个领域完全是“零知识”,那就太难堪了。
遇见新书,萌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兴趣”“好恶”这些感觉本身,其实是相当含糊的。
将包括旧报道在内的诸多信息加以组合,就能培养以复眼视角观察事物的能力。
登顶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观赏沿途风景或者试着绕远的过程。通过接触自己当前不了解的东西,明白自己并非是独立存在,就能向着深处探索下去。
读书的伟大妙趣,在于能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为影像和声音。
武田铁矢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将对于书的引用以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一页针对一本书。从年轻时开始养成的习惯,以及写满了数十本。无论关于哪种主题,他都能随口道来。
“好书”的标准:一是易读,二是有内涵
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
“坏书”指的是内涵为零的书,一开始就知道大概内容的书,读起来会比较安心,也能收获廉价的感动,再通过重复这种行为,或许就能够得到精神的平静,但是阅读这样的书,只能是自我安慰而已,并不能拓宽眼界,增长智慧。
第三章 阅读经典的魅力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薪火罢了。---芥川龙之介《河童》
写小说,应该在精读过世界文学后再去尝试。---山田咏美
换个角度讲,只要了解神话,就能写出现在流行的故事。
生为日本人,度过《源氏物语》的人生和没有读过的人生,在厚度上是有差别的。
古典,白话译文,当代古典等,借助这些书,也许就能从大体上把握这个世界,触及历史洪流改变方向的转折点,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求知欲得到满足,将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和兴奋。
第四章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建议自问自思:如果只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思考,“经验值”很难提升
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笛卡尔
光用眼睛看书不叫读书:朗读,念给孩子听,有声读物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目光掠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内容,相关话题或者阅读时的自己。以“藏书千册”为目标!
一天一本是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要具备换挡的感觉。有意设定读书时间。养成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的习惯。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吸收了多少知识的标准之一。
以一两分钟讲清楚其内容为目标!
使得“输出阅读”更有效的两个方法:
1. 讲述的时候不要采取俯瞰全局的角度,应该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体,比如自己对这本书的哪些地方感兴趣,对哪部分内容印象深刻;
2. 在说明的时候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读后的记忆和印象就会更容易被唤醒。
举办读书会,两三人足矣,基本规则是大家事先指定一本书,在读书会前读完,然后和大家讲解,适度的紧张感能够增强进取心和集中力。也能拓宽和加深自己对书的理解。“映射交流”,(玩法比较高级),记笔记,划重点,标颜色。
第五章 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通过转换阅读,将自身融入书中,与伟人和先贤共享视角。
寻找自己的f,就是前面提到的“输出”,可以需要根据对象改变输出,也可以需要面向非特定的多个对象自由发挥。
选择一位大师的书阅读,不仅限于他的作品,曾经对他影响很深的书,或是他推荐的书,也值得一读。
“吐槽阅读”,理解对方的同时敏锐的严加追问,在这种“感情用事”的状态下阅读,大脑除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还会记住当时的情绪,所以有助于巩固记忆。
“一生一遇阅读”:与书的相遇,相信缘分也没坏处。
“安定剂阅读”:把已经知道的事情重新确认一遍的读书。
“兴奋剂阅读”:进入异常的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
“标签阅读”:XX文库,XX新书,类似蓝调音乐,标签就如同“书版”音乐。
“据点阅读”:以周边相关书籍为突破口,再挑战原著,加深理解。
"快速阅读长篇小说":每小时100页!在多数“车站”不停车。
“跳读”:快速阅读顺利读完,能让自己对读书力充满自信,越是厚重的古典作品,自信越能变成快感。
后记 永远心怀贤者森林!
通过一本本的积累,在内心形成由贤者的智慧组成的郁郁葱葱的森林。
不读书是无法培养思考力的,我们把读书的喜悦传达给那些没读过很多书的人,以及不了解将书中内容融为自身血肉这一过程的人,难道不是应尽的责任吗?
“读书的人生”是不断前进的人生。
最后整理下作者的推荐的书籍清单:
《启动的活法》村上和雄
《论语》孔子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福翁自传》福泽谕吉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千禧年》斯蒂格·拉森
《禁闭岛》丹尼斯·勒翰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
《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
《情绪的世界》岛崎敏树
《人类的极限》霜山德尔
《人类的诗与真实---其心理学考察》霜山德尔
《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
《跟巨匠学习配色基础》内田广由纪
《跟巨匠学习绘画鉴赏》视觉设计研究所
《睡觉也能学的结构主义》内田树
《反哲学入门》木田元
《尼采入门》竹田青嗣
《柏拉图入门》竹田青嗣
《原来这就是现代思想》小阪修平
《E=mc²----世界最著名的方程式“传记”》大卫·波丹尼斯
《利用报纸长学力》斋藤孝
《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夏目漱石
《金色梦乡》《重力小丑》伊阪幸太郎
《爱迪生---发明了20世纪的人》尼尔·鲍德温
《梵高书信集》
《龙马风云录》司马辽太郎
《私塾·坂本龙马》《献给母亲的叙事诗》武田铁矢
《44号孩子》《秘密演讲》汤姆·罗伯·史密斯
《福利斯特探案集》R.D.温菲尔德
《最后的孩子》约翰·哈特
《少女无声》波士顿·德兰
《盗城》大卫·贝尼奥夫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柴田元幸与九位作家》柴田元幸
《古希腊渊博图鉴》芝崎美雪
《国家的品格》藤原正彦
《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神话的力量》约瑟夫·坎贝尔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风姿花传》世阿弥
《成为小说家!》中条省平、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迈克尔·桑德尔
《新黑格尔》长谷川弘
《鼻子》果戈里
《源氏物语》紫式部
《谨译源氏物语》林望译
《宇宙大爆炸》西蒙·辛格
《你们该如何活下去》吉野源三郎
《卡索拉和她的书》多萝西·巴特勒
《青梅竹马》樋口一叶
《五重塔》幸田露伴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
《印度夜曲》安东尼奥·塔布其
《论语和算盘》涩泽荣
《咖啡转,世界史也转》臼井隆一郎
《马铃薯的世界史》伊藤章治
《冰川清话》胜海舟
《论语故事》下村湖人
《圣经故事》赛珍珠
《关于读书》叔本华
感谢作者斋藤孝的《深阅读》,部分摘要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文内容仅作为摘要使用,不得未经许可的转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