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散文语言艺术

鉴赏散文语言艺术

一、概念辨析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主要从分析文本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就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和鉴赏散文的技巧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艺术鉴赏。但鉴赏艺术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用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区别。

二、鉴赏语言艺术“三角度”(局部赏析)

(一)用词之美

1、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2、叠字、叠词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引用

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二)句式之美

1、长句短句结合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使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2、整句散句结合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使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手法之美

1、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人胜。

2、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三、高考真题

(一)2021新高考 I 卷《放猖》

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文中划线句

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

答:①照应前文对“猖”的解释,即“'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②跑是放猖的高潮,文章使用多个“跑”,写出了这一过程的喧闹和纷乱;③连用多个“跑”,节奏较为急促,写出了参与者的兴奋感。

(二)2021天津卷《送一位远征的友人》

18.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文中划线句

我们低着头,把衣服的面积折成最小,怕的是遇见熟人。秦琼卖过他的黄骠马,我们现在卖衣服。我们装作买东西,走进店铺里,怯生生地把衣服拿出来,(好像偷来的一样)低声地问他们:“买衣服么?”那声音模糊得几乎连自己也听不清楚。真想一转身,收起衣服跑回去。然而没有,我们忍住了。一家不成,又走一家,为的是多争几毛或几分。那条二里长的小街被我们走到尽头。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的衣服换了主人,像离别一位患难中的朋友,接过手中的几张票子,头也不回我们走出来了。……外面落着小雨,感觉一阵空虚。一转身我看见你偷偷用手巾擦眼泪。……我把头转到另一方向,我瞩望阴沉的天空。天空怎么那样暗呢。

答:

(1)手法:

①动作(细节)描写:低头、折衣服、怯生生拿衣服、偷偷擦眼泪等;

②运用典故:秦琼卖马;

③比喻:将卖衣服比作离别患难中的朋友;

④心理描写:“真想一转身”;

⑤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外面落着小雨”;

⑥象征手法:“天空怎么那样暗呢”。

(2)心情:

①被迫卖掉母亲亲手做的衣服的不舍、羞愧但又决绝的心情;

②个人压抑低沉的情绪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

(三)2020天津卷《线条之美》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文中划线句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答: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四)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文中划线句

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答: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生生不息)。

(五)2018上海卷《错位之思》

9.第7、8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文中7、8两段

⑦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在家里养着,现在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怀疑我们的。母亲说,就是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不像年轻那会儿,为了过日子,不动不行,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她动一动就满心欢喜,不动反而不自在。

⑧从母亲身上,我似乎懂得了,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生活的状态就常常出现错位。随着阅历的增长,心灵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哀叹、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如此,人便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母亲在拾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个中意味。

答案示例:第⑦段记录母亲和儿女的对话,体现了平实、质朴、自然等口语特点,符合人物特点和生活情境;第⑧段写作者对母亲生活态度的认识,语言凝重而厚重,与作者深刻的思考相一致。对象不同,要达到的效果不同,两个段落便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

(六)2017全国卷 I 《我们的裁缝店》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答案解析】

本文非常清新,主要因其感情真挚,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本题要求对此进行赏析。题干中“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将语言风格与“生活”联系起来,提示考生应从这个方面着眼。从文本叙述来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赏析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比如对店面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都以闲谈似的生活语言写出,口语化语言如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以及“‘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等。这种叙述语言的效果就是亲切自然。至于对话语言,主要集中在以鸡换衣的女顾客故事部分。

在民族地区,人们的汉语表达不那么流畅,再加上“嘛”这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很好地烘托了女顾客的形象。对话语言的地域特点富有生活气息,鲜活真实。文本的整体语言风格明快风趣。

如请顾客看金鱼,用故意有些夸张的美文似的语言描写了金鱼令人出神的美,落脚却是生意经:“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这不是故作幽默,是从生活本身发现的趣味,率真而不做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