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成为他们”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篇微博,让我想到了现如今普遍存在的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90后常常被打上如下的标签:内心脆弱、行为懦弱、不诚实、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而从出生如白纸一般的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这样的人呢?

也许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今天我想从我们最亲近的父母谈起。

我们身上常常有着父母的影子,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关系。

这篇文本意不在指摘,而是叙述一些真实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

有些事情过了十几二十年,在脑海里重放仍然那么清晰,当时经历之际心里的难受与无助不言而喻。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多,自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对孩子的指责他们也不能反驳,反驳就是不孝。

孩子的不尽人意之处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而又出色,免不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比较。

这是一份有枷锁的爱。

1

以前刚上初中,身边很多同学约着去网吧打游戏,自己坚持不去,但是对网吧里的场景也有所耳闻,曾在饭桌上跟父母提起过,想让父母表扬一下自己,而当时父母并没有吭声。我就也没去多想些什么,直到一次家庭聚餐,不知怎么说起了现在小孩子喜欢去网吧的话题,我父亲突然说起我也去网吧,我当时就反驳:“我没有去过啊。”

没料到的是他说:“你没去过能把里面是怎样的说得那么清楚?我说你去过,你就是去过。”当着家里各路亲戚的面,我还想反驳些什么,父亲却已经摔了筷子,吓得我不敢吱声。

第二天,我就去了网吧,一个人呆坐在网吧,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那一整个下午,我的脑海里都充斥着一句话:“我没来过,你偏说我来过,那我就来给你看!”一种报复性的情绪在心里滋长着,我也不知道最终是折磨了自己还是折磨了父母。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与父亲过多地谈论学校里的事情,不会再刻意地讨父亲的表扬。那些渲染着我的喜悦、希望、难过等情绪的话语,到了嘴边又强行压抑了回去。

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但一切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你说是吧?

2

身边还有着这样的人,缺乏安全感,做事畏畏缩缩,自信这个词离他很远,父母只会说:“为什么不自信点,你看看人家孩子,都在出风头,你看看你。”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说,从小无论在外发生了什么,即使自己是受了欺负、受了委屈的那个人,回到家想向父母寻求帮助或安慰,得到的往往是指责:“你没去招惹别人,别人怎么会跟你过不去?”

记忆中仅有的一次跟别人打架,明明受伤的是自己,回到家不仅没有感受到一丝被关怀的温暖,还被父母揍了一顿,这一顿打下去,心理的疼痛比身上的更甚。

至此之后,他性情大变,对外人不再张牙舞爪,而是乖巧得不可思议,不敢与生人争执,更不用说打架了。

有人说:“收起性子、对人谦卑,这不是挺好的吗?”

好与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此之后,他把隐藏的暴戾都留给了身边的人,一触即发;对外人却戴上了面具,活得唯唯诺诺。

他渐渐习惯把在外的姿态放得低一点,再低一点,低得融于尘埃,低得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又好像什么都改变了。


3

“妈,我脚酸。”

“小孩子嘛,是要长高了,没事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一“要长高”,就长了二十年,每当换季或者天气变化,就疼得睡不着觉。

“妈,我腰酸。”

“小孩子有什么腰?不想学习就直说。”

或许我在父母眼里是永远的小孩,但在这个时候,我是真的想得到些许关切和温暖。

“爸妈,我心情不好。”

“你就是闲得才有心思去心情不好,想我们那个时候,过得多不容易,整天忙得哪有心情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我也曾想做你怀里温顺的猫,你却让我成了刺猬。

“爸妈,我们谈谈吧。”

谈论结果:“我们对你还不够好吗?给你花了多少钱了还不够吗?你就是没吃过苦,生活这么幸福还那么多怨言。”

我从不否认你们的付出,你们对我的好我也会一直记得,但是我觉得还是缺了点很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知道,那样东西,用金钱买不来。

“我觉得我没变成一个坏孩子真不容易。”

“那可不,这要感谢你爸爸从小看你不听话就揍你,不然你能像现在这么老实?”

从小“十八般兵器”都见识过的我,回想起那段时光仍会后怕,再轻松的语气也无法掩盖我内心的颤抖。如果有一天我成了父母,我一定不会那样对待我的孩子。

“爸妈,我这次考试没发挥好。”

“就你理由多,不好好学习就会找借口,我怎么有你这么笨的孩子?”

我也想成为让你骄傲的孩子,我也在努力着,可我全部的努力却被你一句话轻轻松松否定得一文不值。

......

多少父母无心的话语,成了我们心里的坎

在外能做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在家却会因父母的一句苛责红了眼眶。他们那么轻而易举地成为我们的软肋,却未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穿戴上盔甲。

他们造就了我这种性格,我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恨。

你是否曾想过,如果有一天成为父母,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

正因为我们终将成为他们,所以能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但却也能深刻感受到这些教育方式带来的伤痛。

我试图以己为例来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但也无法给出明确的、普适的答案。其实从来不存在所谓完美的父母和教育方式,“模范”的存在至多只是导向。我们期待的,或许更多的是在宽容与严苛、放养与限制之间的微妙平衡;明确这一点,至少能让人多少有些释然。但我仍然怀有期望和努力的方向——


少一点先入为主的观念,多一点倾听与理解;

少一点言语上的“暴行”,多一点走心的沟通;

少一些披着责备的外衣的爱,多一些直接的关怀。

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但我想成为最爱你们的人。

我爱你们,也将以不同于你们爱我的方式去爱自己和别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拥抱太阳的姑娘 01 五月,速不及防地来到,夏天也悄然而至。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毕业的气息,紫藤萝开得正好,散发着...
    拥抱太阳的姑娘阅读 631评论 3 6
  • 话说曾国藩回老家湖南奔丧,刚好碰到了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不会打仗,但皇帝圣旨到,偏偏指名要求他负责,没有办法...
    eecbe00b20fc阅读 729评论 0 0
  • 呼吸
    节省味道阅读 206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