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为什么只带半程么?有一个原因就是只希望这一段经历仅属于一支小队,也就是B4。没有任何来自对其他人的顾虑,没有任何能让我逃回那个我对比后觉得会更好的——舒适圈。
在经历过6支大项目小队后,我能感受到你(们)现在有的“对比”,况且对比的对象的时间还来的那么近。“如果有再来一次”,这个“如果”无数人都想象过,每年的队员都想过无数个如果。雷励并没有如果,但若有下一次“如果”——你是否愿意全力以赴。
停留在如果并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如果”也不是所谓的“如果有下次”。“后雷励时代”,可能会被理解为当义工完成自己之前没完成的“心结”。但那个“时代”也又是你(们)一次新的“服务中成长”,兴许与现在无关,与这段经历无关。更不希望你们留有所谓的遗憾,并不去面对解决问题。却在当领队时用所谓的“经验”去在新的队员身上,进行所谓的弥补自己的遗憾。
——关于这段经历,你们依旧还在体验自己一生一次的远征。主导方向的人仍然是你们,“队员”这个身份只有一次。即使你在当多少次的义工,但那个你会冲动,你会放纵的身份只有一次,那些你们一起努力的队友,还有那些陪伴着协助的领队。选择下一站往哪里走,来自自己。
还记得那个晚上聊“体验感”吗?然后都觉得领队要搞事情,小兰还怕我点所谓的风暴期。之所以抛出这个话题,就像我最后讲的“你们愿意去体验到的雷励是什么样子,雷励对你们就是什么样子。”。我想现在你们会有你们的答案。当然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如果给你多一些时间......
这句其实是我在队员时,体验到的雷励是上不了工,队员也并没有参与工程的“谈判”。我们那些在筹款里信誓旦旦写着到西部山区,为他们进行西部建设。结果我们拿着别人支持的善款,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偏远山区“吃吃喝喝”。
“服务”可以是“被设计”,同样“被设计”并不是终点,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内心引力”。
还记得上次当领队,当面对我的B阶段小队(部分小队情况和今年极其相像),我在结束前写了那么一句台词“在放手之前,能抓多紧就抓多紧。”。如今,我想说的是“放手”并不是结束,“青春没有终点”。也正是即将有的一些机缘巧合,兴许将促成一段新的递进。
我是个五月天的情怀狗
坪子上那第一个星空夜,双乳峰第二天早晨的自助餐。盘旋的都是那首歌《后来的我们》......
星空下横躺着时,那次是我第一次认真听《后来的我们》,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完整的听过新专辑。当这首歌词出来时,原本在绿绿问我状态时还能憋得住,还能45度角“仰望星空”。在那个横躺在厕所上方的角落,听着这首歌,看着划过天空的流星... ...
后来的我们并不只成为“《后来的我们》”,而是能感谢那时的我们自己。“无论是 后来故事 怎么了,也要让 后来人生 值得”,后来的我们 我期待着 泪水中能看到 自己 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