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朱永新的《未来学校》的偶遇,到对美国泰德·丁特史密斯著作的《未来的学校》的关注,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世界,走进了教育界的桃花源。从此,我对未来教育的期待和幻想,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颗种子,它原本是怎样的花籽,就应该开出怎样的花来。在它开花前的时间里,这颗种子在园丁那里被灌溉、被施肥、被养育着,园丁并不能将长刺的玫瑰花培养成富贵的牡丹,野生的蔷薇花培养成娇贵的兰花。
昨天有幸听了一个美术老师——现在在省、市的摄影协会都有头衔的一个比较专业的摄影师的手机摄影入门讲座。
讲座中出示了一幅他拍摄的一只小鸟的照片,背光的,非常好看。他跟我们讲述这只鸟的拍摄的背后其实是有故事的,很多摄影人为了拍到鸟儿的照片,会经常性地带很多食物去喂食鸟儿,鸟儿们因为习惯被投食,便懒惰成性也好吃成性,最后导致这类被投食的鸟儿多有撑死。摄影大师言语中透露出的戚戚之情让我看到了他对自然界生物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一只鸟、一棵花、一个孩子,无论是哪种生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则进行培育,一只鸟儿投食多了尚会吃撑致死,孩子们难道不会因为知识塞得过多而产生类似的反应,导致不易消化,然后撑死。
所以,不论这个世界怎样高速发展,孩子的学习都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学校现在的教育制度肯定是不够科学的。
美国人的教育跟中国比好像已经比较自由了,然而,在泰德·丁特史密斯的《未来的学校》里,作者对于美国很多的传统学校,所谓的优秀学校颇有微词。
“以有着百年历史的工厂模式为基础,非常善于培养适合工业社会的劳动力,而工业社会所塑造的世界早已不复存在。”
作者把这些在传统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形容为“蹬着轮子转的仓鼠”。
和孩子们聊完,一位学生迟疑着没有走开。他告诉我,艾森豪威尔高中的学生压力都很大,觉得必须要考进“名牌大学”。他说,同学们为了备考,很多人都在考前几天彻夜不睡,甚至有学生吸食违禁药物来维持精神状态。许多人都专门请了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或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老师,一想到考试成绩就觉得非常紧张。他还说,在学校里的感觉就像是“那种一直蹬着轮子转呀转的仓鼠,虽然脚下越跑越快,实际上却是待在原地没有动”。转身离开前他说:“我们知道,上学就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比赛。但比赛规则是你们制定的,不是我们。
这是一个所谓的精英学校的优秀学生的深刻感受。我们又何尝不熟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高考制度,现在中国千万计的中学生不都是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下学习么。不都像一只一直蹬着轮子转呀转的仓鼠吗?无穷无尽地刷题,无休止的补课,没完没了的考试,到底跟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有多少关系呢?
艾森豪威尔高中的学生,表面上看来照样光鲜优秀,但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机能,在创新时代已变得毫无用处;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成了阻碍自身发展的壁垒。蹒跚学步的幼儿期,每个孩子都充满创造力、好奇心和勇气。但在追求漂亮成绩单的漫长道路上,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传统学校是僵化的教育体系打造出来的纸老虎,是创新时代的博物馆文物。创新时代,也就是如今所处的大环境,才是需要我们真正搞懂的。
而其实,真正的未来图景,是这样子的:
在不久的将来,你将通过手表、衣服、眼镜和体内植入型传感器,与外界大量资源保持着永不间断的连接,而没必要随身带着一部笨重的智能手机。你的一天将从一顿丰盛的定制早餐开始,都是个性化厨房机器人的拿手好菜。……
应该说,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在尝试走出传统教育模式,“传统学校挣扎于两类大环境背景之中,一类是拘泥于过去不肯自拔的传统教育体系,另一类是正在不断塑造未来走向的创新世界。”
1、警察变身幼儿园老师。贾里德·克尼佩尔原是一名逃学学生管教官,当他看到许多孩子在学校百无聊赖不学无术感到很焦虑,便自己进修后到幼儿园当了老师。通过动手做事来带领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这样的学习带有真实目标感,孩子们会为了做出一只实用的假手,在所需的各项技能上不断自我精进。
2、基特·古什·何恩初等学校有个邓肯老师,邓肯所带的班级学生沉浸在《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中,邓肯将这些活动与常规的写作、历史、研究和数学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作者亲眼看到五六岁的小孩子就具备学习复杂事物的能力,尤其是在技术的应用上相当纯熟。
孩子们根本不需要老师教,只要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挑战,为他们提供适用的设备,他们完全可以自学。孩子们身上潜藏的实力会变成决定性的人生优势,等到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那一天,就有能力充分利用机器智能技术,为己所用。
3、邓巴高级小学将“掌握技术”这项职责分配给了学生,而学生的培训则由苹果公司的技术团队负责。
4、查尔斯顿学院在园艺活动中学习各类知识
5、本·富兰克林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历史课。
6、瓦肖县创新高中的“大展宏图”学校网络。
7、大急流域的滑板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