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来一个很讨人喜欢、可爱的东西突然变得狰狞凶恶、嗜血疯狂的时候,那么我想一部很新又很怪的东西就出现了。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导演恶意想要真正毁掉童年美好回忆的东西,血腥又Cult。
那么今天就来看看这部惊悚恐怖电影——
《小熊维尼:血与蜜》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我想你的反应应该和我一样是难以置信且无法接受的。
小熊维尼那么可爱,为什么会和惊悚恐怖沾上边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电影根据《小熊维尼》的IP改编,只是画风大变,变得猎奇、黑暗、血腥。
小熊维尼和人类朋友福罗宾原本是最亲密的伙伴,可后来福罗宾去上学了,只留下小熊维尼独自在森林里。
小熊维尼和皮杰因为没人喂养,身体内的野性逐渐觉醒,觅食的杀戮以及对好友背叛的怨恨也将他们彻底改变。
多年后,福罗宾完成了学业,很想念森林里的小伙伴。于是想要回到森林找到朋友们分享一下这些年彼此的想念和美好回忆。可当福罗宾真的返回了森林后,却发现小熊维尼已经变成了嗜血杀人魔。本来好好的森林之旅成了一场夺命屠杀……
电影实际上就是一个B级虐杀片画风,本来还算正常,可这和小熊维尼沾上边后,这画风就完全变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小熊维尼不是“版权狂魔”迪士尼旗下的IP形象么?这部电影这么恶搞小熊维尼,难道不怕被迪士尼满世界的发律师函么?
这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件事了,《小熊维尼》是英国作家、诗人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的童话代表作,1926年米尔恩以自己的儿子和他的玩具熊为灵感,创作出了备受全球喜爱的《小熊维尼》。
迄今为止,《小熊维尼》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维尼熊IP收益至今已超过800亿美元受欢迎程度甚至不亚于米老鼠和唐老鸭,已经成为世界经典童话IP。
但是,根据美国版权法认定,作品出版95年后即会变成公有领域,可以允许被任何人使用和改编。于是吊诡的来了,米尔恩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在近100年前创作的这个为了取悦自己孩子的可爱小熊。100年后,竟然会作为一个杀人狂魔的形象归来。
可能是因为小熊维尼这个形象在全球受众不少,影响力不小。国外多个国家为了避免给喜欢小熊维尼的人造成心理阴影,于是下架了这部电影,原定于香港和澳门上映的计划也被取消,惨遭禁播。
这部《小熊维尼:血与蜜》本来应该只是众多B级片当中另一部不起眼的作品,整部片子在10天内就拍摄完成,制作上自然也是粗糙的不行,但是这部电影仍旧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
很显然,这种童话故事和血浆片本身的剧烈冲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了。
其实近些年将经典改编成另类风格的作品并不少,比如《白雪公主与猎人》,很明显就“致敬”了《白雪公主》;《傲慢与偏见与僵尸》,很明显就“致敬”了《傲慢与偏见》。
只是相比与后两部作品,《小熊维尼:血与蜜》很明显更加丧心病狂,将“小熊维尼”的形象设定彻底推翻。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很特别、感觉很猎奇。
真要说的话,其实这部电影满满都是槽点,例如电影中的服化道极其粗糙,小熊维尼和皮杰的造型完全是真人戴上俩皮套的感觉,莫名的有种《德州电锯杀人狂》和《致命弯道》的意思;例如剧情简单粗暴,完全是为了屠杀和虐杀,你甚至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很难给出一个稍微深刻一些的评价。
当然,一部主打血浆的B级片,指着它有很深刻的内涵,这也不合适。
我怀疑导演在玩一种看起来虽然很怪、但是很新的东西。例如电影虽然是一部B级片,但是莫名其妙的无厘头笑点还不少。充斥着大量的恶趣味和毁三观的笑点,乍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你把虐杀对象想成其他的任何人都是可以的。
不过如果联想成小熊维尼就更有意思了,想一想爱吃蜂蜜的熊竟然要杀人了,一种莫名的反差笑点就出来了。
玩归玩,闹归闹,最好还是不要拿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开玩笑,如果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那可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