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9-全局静态ApplicationContext的问题

上一篇提到可以用一个全局静态context来替代context单例。那在App的一个公共基础类里面(比如我们的RunningContext)定义一个全局静态context会有问题吗?

    public static Context sAppContext = null;

这个sAppContext如果为null就用getApplicationContext获取,典型的单例(但不是在构造函数里初始化)。但只要你用static修饰Context,IDE还是会一直警告你"Do not place android context classes in static fields, this is a memory leak."

有人会说既然ApplicationContext只要app的进程还在就会一直存在,就不会造成内存泄露。这话对吗?我感觉挺对的,只要你不像EP38里的例子一样,把这个全局静态context传递给单例的构造函数,也想不出什么会泄露内存的场景。

但是我总觉得Android Studio警告不要把context用static修饰是有道理的。
stackoverflow上有人解释说,为了避免内存泄露,几乎没有任何必要使用静态变量。常量可以用静态的,因为它们的数量和占据的空间都不多。

使用全局静态Context是上一篇文章得到的一个方案,但是这样还是会有一些问题的。6 THINGS YOU SHOULD KNOW的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

1. 会让构造参数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Google’s Guide to Writing testable code说:

静态的获取全局变量并没有将它们(全局变量)构造函数和方法的依赖关系告诉给阅读代码的人。全局变量和单例通过API掩盖了它们真实的依赖关系。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依赖关系,开发人员必须逐行阅读代码。

比如你写了一个方法叫作displayString (),如果你给它的构造方法传入一个Context 和一个 String,那我们可能会推测你用了Context管理的某个方法来展示字符串,比如Toast。这也是构造参数的一个指示作用。

说到这儿我不禁猜到为什么static方法/对象/变量/常量不需要用对象来调用了,因为staticstatic方法/对象/变量/常量一旦初始化就一直存在于内存中,不会被GC,自然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初始化一遍了。

2. 违反了封装原则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牵强。
封装保障了一个对象的行为只能被它的API所影响。但其实不用封装也不会造成程序崩溃。

3. 不容易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就是「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C语言中的一个函数,Java中的一个类,图形化程序的一个界面,一个按钮;这个最小单元是人为规定的。全局静态Context破坏了单元测试。

Android单元测试都测些什么
View/UI都不太好测,可以测数据库、文件操作之类。

结论

不要使用全局静态ApplicationContext,依赖外界注入。。虽然麻烦。

References:
[1]http://www.philosophicalhacker.com/post/what-should-we-unit-test/
[2]http://blog.csdn.net/hwz2311245/article/details/47731477
[3]http://www.jianshu.com/p/03118c11c19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497评论 19 139
  • 1. Java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的顺序:基本语法,类相关的语法,内部类的语法,继承相关的语法,异常的语法,线程的语...
    子非鱼_t_阅读 31,958评论 18 399
  • 从三月份找实习到现在,面了一些公司,挂了不少,但最终还是拿到小米、百度、阿里、京东、新浪、CVTE、乐视家的研发岗...
    时芥蓝阅读 42,469评论 11 349
  • *面试心声:其实这些题本人都没怎么背,但是在上海 两周半 面了大约10家 收到差不多3个offer,总结起来就是把...
    Dove_iOS阅读 27,375评论 30 472
  • 停在这里不敢走下去,让悲伤无法上演,下一页你亲手写上的离别,由不得我拒绝。 有些东西,还拥有时便会忘记珍惜,久而久...
    陶泉阅读 2,5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