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第一次读木心,是2009年左右或者更早,当时在书店找不到木心先生的书籍,国内知道木心先生的不是特别多。就请我年轻的同事翻网帮我下载《哥伦比亚的倒影》《即兴判断》《素履之往》《西班牙三棵树》《温莎墓园日记》《鱼丽之宴》。直到2012年才在哈市学府书店买到《哥伦比亚的倒影》和《爱默生家的恶客》。看书才知道,广西师范大学在2006年就出版了这本书。


《哥伦比亚的倒影》“带根的流浪人”:

《哥伦比亚的倒影》

有个捷克人,申请移民签证,官员问:

“你打算到哪里去?”

“哪儿都行。”

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

“自己挑吧!”

他看了看,慢慢转了转,对官员道:

“你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Milan Kunderao


这一段对话,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写的。它也为木心先生 “带根的流浪的人”这篇文章点了主题。

米兰.昆德拉,是“布拉格之春”之后,集权政治下,被迫流亡法国的文学家。


“布拉格之春”

(1968年1月5日—8 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掀起的政治民主化运动。这之前1967年,捷克作协内的米兰.昆德拉和其他一些左翼作家,对捷克政党进行了公开批评。被捷克政府处罚。这以后苏联共产党拒绝对捷克党内一把手诺沃提尼建制派的支持,改革派领导杜布切克得到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赞赏。

19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成为捷克第一书记,捷克的叙事主流将这立为“布拉格之春”开始。随着建制派和改革派各自争取工人的支持步步深入,民众掀起自发动员和行动,杜布切克却极力反对,颁布《行动纲领》宣传“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让管理权靠向技术官僚掌握。这时由多名艺术家、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人士联合签署了《两千字宣言》,推动民众主导改革进程。这份宣言同时遭到两派领导人的批判,也遭到苏联的恐惧,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出兵。8月20日夜晚,由苏联指挥的五个坦克师开进布拉格,开到抗议大众面前,“布拉格之春”结束。)



在这篇文章里,木心对从捷克斯洛伐克流浪到法国的米兰.昆德拉极为赞赏和理解,对集权政治给予了揭示,“……集权主义最大的伎俩,最叵测而可测的居心是:制造无人堪作证的历史。上帝是做观者,也从不”说“昆德拉在法国不以为是字动手敲几下钟。文学家就此被逼而痛兼史学家,否则企待谁呢。

木心还针对某些攻击米兰.昆德拉的言论进行了讽刺。而且他评价昆德拉所说的“没有隐私,爱情和友谊将是不可能。”这句话,“是有深意的”。“在坦克的履带下,三复斯言也等于梦呓,新的野蛮以集权、官僚、武力为特征,步步袭毁“自然生活”……。

木心先生在文章的最后写到:“凡是理念上追踪尼采的那些人,稍后都孱乏而去,莫知所踪,而因缘于品性气质,与尼采每有冥契者,个个完成了自己的风范”。

“昆德拉是不孤独的。带根流浪人,精神世界的漂泊者,在航程中前前后后总有遇合。一个地球仪也够了。”

木心先生这句结语,既是对米兰.昆德拉的解读,我认为也是对他个人的解读。

木心和米兰.昆德拉,都是带根的流浪人,精神世界的漂泊者。也是与尼采的品性气质相契合之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