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第一个演讲人,叫做张振宇,是金宝贝的CEO,他的演讲题目是《在80岁时看今天的自己》!
追问自己,你想爬的那座山是什么?爬哪座都没问题,只是不要逃避自己,顾左右而言他。
所以,要先理清追求,然后再去成就你职业的5P
首先,我们要勇于改变。改变就要勤奋、自省和利他。
然后,理清追求,问自己三个Why,现在山顶看自己,少纠结,用心体会。
最后,要学会学习。享受过程,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会终生学习。
当我80岁的时候,再看今天的自己,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那时候,你会为这个小孩子偷笑和欣慰吗?
第七个小伙子,是个帅哥,是玩野外生存的专家,叫朱炜强。
听他讲话只记三个词就可以了:体魄,智慧,精神。
好啦!我要好好听听故事,看看帅哥啦!不记啦!
第八个又是个小伙子侯聪,特别时尚,他带来的关键词是“作”。
儿时的“作”,是把米饭在勺子里面压平,再把各种菜,按照色系,重力平衡的理论摆好了,再送到嘴里吃掉。
上学时的“作”,是严重的秩序强迫症。
工作时的“作”,是让400个客户中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VIP客户。
跳槽后的“作”,是裸辞后成为雅诗兰黛的首席化妆师。只因为喜欢美妆这件事。
再次跳槽之后的“作”,是成为一名美妆老师,讲美妆之道,生活之道。在直播里面,电视里面各种讲给大家听,第一次用中英双语做直播。
总之,如果你选择了“作”,要有序,有短期的目标,要有足够的完美主义精神。
http://mp.weixin.qq.com/s/sedCwgSg3SW8jqPChhgNLw(这篇值得看一看)
第九个故事,主讲人是米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周玄毅。
他同样提出提出了刚才那个词汇——“作”。
就像《老友记》里的钱得一样,常说冷笑话,别人却不笑,那么,做自己的他,会让别人舒服吗?
怎么让自己做自己,又不让别人感觉“作”呢?
事实上,每个人在生活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定位的,如果想在各种角色中不作,你就要踏踏实实的做。
在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是每个年轻人在职场都应该干的事情。我突然就想到了我们正在准备的生涯规划课,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用我们觉得好玩又吸引人的方式,把它转化成可观的价值呢?
有个概念值得知道——黑箱人生的1/3法则。
一盒随机巧克力,你吃到1/3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下面一颗,会吃到什么!所以,30+的年龄,应该回过去看看自己了,曾经的我是怎么成功的。
真正的舒适区是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区域,那么,让别人在我写的作品里,感觉到故事的温暖和智慧,我想,这就是我的“舒适区”。
所以,更要坚持自己心中的美好,靠自己去发现,用自己的方法,让更多人知道。
最后上场的,是压轴的古典老师。
他保持了一贯的讲故事风格,说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超级演说家》录制的过程。故事不关乎失败的体验,而关乎失败后的反思。老婆问他:假如有一天,你要向一个三岁的孩子解释你为什么失败,你会怎么解释……
他说:弯弯,你玩过乐高吧,如果你搭了一个很好看的城堡,然后,你旁边有个小孩,搭了更大更美的城堡。当你想拼到一起的时候,你发现你们玩的不是同一品牌的乐高,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有两个选择,要不,你就推倒重搭,要不,你就打磨自己,去和别人的搭配上,适应这个大时代的节奏。
所以,做自己不是让你特立独行。真正的伟大,是与伟大同行。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超级个体”这个专栏录节目的过程,这个过程特别累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做自己快乐吗?
辞职出去旅游,干着顺手的工作,这叫做做自己吗?
不,完全不是,真正的做自己其实很焦虑,很难,很辛苦,但是你还真是很愿意继续做下去!
所以,做自己没法发朋友圈,常常是笨拙又无人喝彩的。
第三个故事,来自高中聚会。20年过去了,每个人都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比如当年的朋友,现在成了一个小村的居委会村官,那么真的每个人都要活出精彩的不同吗?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过着特别普通的生活,那么,你能说,那就不叫做自己吗?
当年的女友,下班后,换了运动服,和老公孩子在操场打羽毛球,难道,这种幸福不是做自己吗?
还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自己的机会,父母重病,要照顾,房价太贵,一直要还房贷,他们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呢?
突然发现,你的做自己,是好几代人的努力给你带来的,我们应该因此给父母和这个社会一个拥抱。
这个社会是有阶层的,王思聪做自己的几率要比我们大很多!捡垃圾的工人,他是在做自己吗?其实改变生活不重要,改变心气也是一种做自己!
发现了吗?做自己性价比很低,是勇敢者的游戏!
如果有一天,有人勇敢做自己,最起码,请你对他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去评价暂时不能起身改变的人!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自己呢?
因为我不甘心模仿,我希望玩点自己的东西出来;
因为忍不住要创造;
因为好奇自己的极限;
因为对未来总有期待……
所以,做自己,不能Be 成自己的样子,而是要创作一个自己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