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纷纷扬扬地洒落在狼山脚下。这已是我第二十几次踏上这座承载着岁月沧桑与人文底蕴的山峦,但每一次的登临,都如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总有新的感悟与惊喜在等待着我。
时过芒种,渐入盛夏,午后的热浪裹挟着暑气扑面而来,却丝毫未能削减我登山的兴致。狼山北麓宛如一片绿色海洋,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纵横,织就了一张巨大绿毯。漫步其间,茂盛的树冠将炽热的阳光过滤成斑驳的光影,洒落在蜿蜒小径上。脚下的石板路与路旁的石碑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事。路边花草肆意绽放,红似火粉如霞白胜雪,微风轻轻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倚靠在树荫之下,丝丝凉意沁入肌肤,驱散周身燥热,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畅快地呼吸着这清新而又充满生机的新氧,便能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尽数抛诸脑后。
狼山北麓几座楼宇在林中若隐若现。林溪精舍古朴典雅,坐落于山涧绿水间,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散发着宁静而悠远的气息。精舍屋内弥漫着淡淡墨香,墙上字画飘逸洒脱,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沈绣楼雕梁画栋美轮美奂,这里珍藏着沈寿精彩的生平叙说,以及她巧夺天工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一彩一色,在她的手中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将灵动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早些年被封筑起来的神人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遐想,在岁月的长河中深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山脚处多位名人墓碑静静伫立,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庄严。斑驳的骆宾王墓碑文,镌刻着他的生平事迹与崇高精神,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往昔峥嵘。此刻倘若轻抚石碑,便能跨越时空界限,与历史脉搏心生共鸣。
从法乳堂旁的台阶起步向上攀登,斑驳的幻公塔巍然耸立,塔身古朴庄重,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相传该塔是为纪念唐代高僧、广教寺开山祖师僧伽而建,站在塔下仰望塔身,心涌香客们共同的佛法敬仰。
穿过幻公塔,东边不远处便是望江亭。登上望江亭,凭栏远眺,一幅壮丽的江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长江浩浩荡荡,宛如一条奔腾巨龙。江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打破了江面的宁静。对岸的苏州常熟城市面貌清晰可见,工业高楼大厦与古朴的低矮建筑相互映衬,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此时我不禁思绪万千,百余年前的张謇是否也曾站于此处上,眺望他的祖籍方向?当他在为南通发展殚精竭虑之时,是否会将对祖先的追思化作推动时代前行的动力?
怀着满心感慨,继续沿着蜿蜒的石阶向山顶进发,脚步轻盈而又坚定。每级台阶都像是通往历史深处的阶梯,承载着无数先辈的足迹与记忆。行至山腰,广教禅寺的飞檐翘角已隐约可见。这座千年古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狼山的怀抱之中。广教禅寺的建筑布局精妙绝伦,错落有致,工艺精湛。踏入山顶寺门,抬眼望去,氤氲袅袅,廊檐下的彩绘,色彩鲜艳,笔法细腻,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殿宇间的石柱,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楹联,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狼山的赞美。
漫步寺院回廊,梵音阵阵,红墙黛瓦间流淌着岁月的静谧。历经岁月打磨的砖墙,渗透着千年间僧侣们的修行岁月,诉说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法教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内佛像肃穆,目光慈悲地注视着芸芸众生。信徒们殿前虔诚跪拜,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氛围宁静祥和。主殿之上立有支云塔,是为狼山的标志性建筑,直指苍天。塔身八角形,共五层,每层均有飞檐翘角,角尖所挂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微微声响,告诉人们它一直在默默记录时代更迭。
站在封停废弃的焚香炉旁,极目远眺,山下景色尽收眼底:仿旧新建的北门古建隐藏于葱郁的树木之中、不远处新城CBD尽显繁华。
沿下山道而行,不时有几只山居小猫冲人叫唤,提醒你不要忽视沿途风景,此刻抬眼,透过林叶,会再一次隐约看到奔腾不息的长江,江天相接,浩浩荡荡,总能让人激起心中片片豪情。
广教禅寺始历经千年兴衰,不忘恪守经脉赓续传承,最终成就了“八小佛教名山之首”的狼山。狼山高度虽仅百余米,却享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誉。米芾亲笔题字的“第一山”遒劲有力,彰显着狼山在文人墨客心中的独特地位;而吴良镛为南通题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则是对南通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做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誉。这两个跨越时空的美誉交相辉映,是先贤们对这座古城相同的期许与祝福。它们见证了南通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南通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激励着一代代南通人在这片热土上不懈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临近山脚,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为整个狼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回首望去,狼山北麓再一次在夕阳的照射下,落下斑驳的光晕,神秘感愈加凸显。不禁感慨,狼山不仅是大自然赋予南通的宝贵财富,更是一座历史丰碑和文化宝库。广教禅寺千年香火与狼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融为一体,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中华文化,也孕育着南通独特的城市气质。
每一次登临狼山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在喧嚣尘世中,狼山宛如一片宁静的港湾,能让人暂时远离世俗的纷扰,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美好,领悟生命真谛。未来我依然会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这座山,因为这里有我难以割舍的情怀与追寻不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