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有人说它是辛弃疾最自恋的一首词,因为其中有两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也有人说这是辛弃疾最狂放的一首词,因为其中有两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这首“最自恋又最自狂”的词。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再次被闲置四年了。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面的期思渡瓢泉旁边建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自陶渊明《停云》诗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自述】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正文】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我以《贺新郎》为词牌一一就铅山县里的园子亭台题了词。一天,我独坐在停云堂,产生了一种水声山色竞相使我高兴的感觉。我想,是不是这儿的溪水和青山见到了我为别处题词,也想让我给停云堂写一曲。于是我就写了以下几句,有点仿陶渊明的《停云》思念亲友的意味。

我真的老了!令人惆怅的是,这一生曾与我同游的朋友四方飘零,如今还在世的没几个了。这些年来,我虚度光阴,长垂的白发仅能证明:我已经老矣。自己对世间万事也日益淡泊了。不免自问: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呢?我看那青山妩媚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在东窗前,把酒一尊,搔首吟诗,怡然自得。料想:当年陶渊明写《停云》时也是这般心境吧。江南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士纵情于酒色犬马,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妙处?在酒酣耳热之际,回首高歌长啸,能感受那云气翻飞,狂风骤起的壮志豪情。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真正了解我的,就只有那几个朋友。

【赏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是辛弃疾为他自己在瓢泉所造的“停云堂”而题的词。全词仿效陶渊明《停云》诗的格局,主要写思念亲友和作词饮酒两方面,但又融入了山水情趣,借以抒发自己年华空老、壮志未酬和知音难求的孤寂和激愤,以及宁愿寄情山水,也不愿追逐世俗名利的节操。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跟唐朝李商隐的诗一样晦涩难懂,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开篇“甚矣吾衰矣”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自己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并不是说他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只是生不逢时,时运有些不济罢了。蓦然回首,孔子发现自己已经步入迟暮之年,而梦想却依然渺茫,不由发出了悲凉的感叹。

孔子感叹的是其道不行;辛弃疾感叹的是政治抱负无法实现。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是五十九岁,已经谪居多年,且故交零落。是以,他在词中不由感慨: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引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据《世说新语·宠礼篇》记载:晋王珣、郗超并为英才,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喜爱,当时有“髯参军(指郗超),短主簿(指王珣),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之语。

词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感慨自己的“老大徒伤悲”:一事无成,且知已较少。这儿写出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及自己当时的落寞。

词人只能与青山互动,禁不住感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词人因无人无物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他觉得青山“妩媚”,青山也感受到词人的“妩媚”了。

这种艺术手法,令人想起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

我与青山相对视,能理解我的也只有青山了。

情与貌,略相似。

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青山代表着:崇高、安宁,孤独却富有青春活力。

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同时告诫自己,要像青山一样宁静祥和、超然物外。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的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表达了自己一如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心境,旨在自比陶渊明。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苏轼有诗:“江左风流人物,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东晋除陶渊明外,再无识“浊醪妙理”之人。

词中表面似讽刺渊明时代的“江左风流人物”;实际上是以古喻今,申斥南宋朝廷只剩下一群醉生梦死的当权派。

回首叫、云飞风起。

引用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作者“守四方”的豪情壮志,然而现实中却无人召唤辛弃疾这样的“猛士”。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据《南史·张融传》记载:南朝·齐国·中书郎张融曾感叹:“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我见不到疏狂的古人,没什么遗憾的,遗憾的是,古人见不到我这个疏狂之人。

作者以豪壮狂放之语,表现出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

屈原曾感慨:众人皆醉我独醒,作者也禁不住慨叹:“知我者,二三子”与开头的“只今馀几”首尾呼应,用以强调“零落”二字,再次表达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寂寥与无奈。

【番外】

据岳珂《桯yǐng史·卷三》记载,辛弃疾每次宴请宾客,都会令歌伎来唱他的词,尤其是这首《贺新郎》,他还常吟诵其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句,吟完即拊髀fǔbì(拍大腿)而笑,并且得意地问在座宾客:“我写得怎么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
    宛陵梦阅读 8,739评论 0 2
  • 辛弃疾〔宋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
    婉好阅读 1,261评论 0 4
  • 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
    Fwx烟雨倾城阅读 1,319评论 2 2
  • 灯火阑珊处,正是读书时。习惯于灯下重温经典,今天品读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
    海滨公园阅读 1,807评论 1 6
  •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
    滑冰高手小蓝阅读 2,89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