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独自前行的长路,你要开始吗?

再次去听写作课的时候,又有震撼。

前面的三节课按自己的话来概括,第一节课我认为就不是在讲写作,是在讲我们该怎么把自己梳理清楚,该怎么先认清自己,再好好看清这个世界;第二节课开始和写作有点关系,但是也和第一课的理解相关,既然要好好看清这个世界,也就是真实的去感知这个世界,而感知有方法吗?第二节可给了一个感知的切入点,先学会怎么去进入到别人的感知。学会分析自己所感知的世界,从自己的文字里面去看,找词性,跳到别人的世界里去感知别人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就是从他的文字里,找他的文章里面的词性。第三节课应该是和写作关系最大的一节,如果把前期的功课做好了,即知道了怎么梳理清楚自己,怎么才能更清楚的感知这个世界,那么,就会由自己有思考,而光有 思考还不行,要形成文章,需要一些技巧,也是你的那些思考框架的填充内容,素材。所以素材,对于整个写作来说,是血肉。而搜集素材,比我们想的要重要的多,我一开始就犯了不以为然的毛病。素材要长期积累,不能着急,因为对于普通如我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即梳理清楚自己。然后用正确的感知方法去感知你的世界,这样才会有所思考,这个过程中,同时积累素材,对素材的处理也又是一种思考。

梳理到这里之后,如果这些功课天天都在做,可以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比没有听课之前有所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第四节课,讲的是怎么用你已经开始有点学会的写出来文章的技能,开始积累你的影响力。

课程里面讲到是以文章为出发点,怎么让别人转发你的文章,别人愿意转发是因为什么,这是在写的时候,应该仔细想好的。参考笑来老师自己的观点:他写的东西别人看到后,要有所改变。我理解为行动。为什么要研究别人愿不愿意转发的心理呢?就需要再回到为什么要写文章的目的上来,写文章不同于自己写日记,文章好坏,别人看不看的懂,能不能让别人有所改变,即对别人到底有没有用,才是最终要写的目的。所以,老师给了几个点:研究细节,加入是微信公众号,标题很重要,而要去好好想怎么才能有好的副标题。副标题其实也是金句,标准就是要足够吸引到别人,甚至愿意背诵下来。其次,是要多去想自己转发别人文章时候的心理,还有朋友圈里别人转发时候的心理。还有,传播文章的是人,即大节点。我们写文章,要走的路,也是积累自己成为大节点。虽然看起来,不可能。

第四节课讲完了之后,老师给的作业是要马上给自己在互联网上找一个落脚点,互联网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不是你能连上别人,而是别人能连上你!找落脚点的目的,是积累自己影响力的开始。当然这条路没有人逼自己走。要自己梳理清楚自己了之后,开始能正确真实的感知这个世界之后,在结合什么才是活在未来,然后去写文字,真正能给被人带来价值的文字,积累自己。

自己大概梳理完之后,想到了什么?

同样是生活在一样的世界里,每个人所感知到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觉得写文字并不是必须的,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和大节点不可能有半毛钱的关系,唯一让我坚持写下去的,就是第一步,先认清楚自己,在一步步的正确,真实的感知这个世界,让自己不再混沌。这是我基础的动力,但是,还是有一个观察会让我思考,我自己肯定是有局限的,大部分的情况下,我就是那一只井底之蛙,而我观察到的是,为什么对李笑来之类的人来说,写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呢?

我们是同样生活在一样的世界里,可他为什么认为写如此重要呢,每天3000字,停不下来。

我除了认为写能帮我理清自己,帮助思考外,没有觉得还有多重要。至少在我的世界里,写作之于我,不如在他的世界里写作之于他那般重要。

有了这个思考之后,我觉得就需要动用到元认知能力啦,哈哈,不能顺着自己的想法来想,既然他能看的更清楚未来,普通人学会写作业绝对是有必要并没有坏处的。无非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多逼一下自己,其实,为了写,必须要输人,再没有耐心,也会为了写而去输入,这才是成长,突破自己的基本。

这一条路是长路,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注定孤独,并且激励自己走下去的只能是自己。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才可以。而既然开始写了之后,就要想办法得到反馈,最大的流量来自陌生人。要尽早得到陌生人的反馈,永远不拿出来就永远没有机会拿出来,所以不要写日记。还要记住的是,一定会有人嘲笑你的,不要担心丢人,不要担心出丑,你进步了才是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