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这是在湖南卫视新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女孩站上了高台后,面对着台下的同学老师家长,哽咽着大声对着自己妈妈喊出的一番话。
在她喊出这句话后,掀起了一番高潮,台下的孩子们掌声雷动。我想是因为,她的这番话,戳中了太多孩子的心。
让她这般怨念的原因是什么?还要从她的闺蜜说起。
她的闺蜜是一个超级大学霸。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甚至全联盟第一。
所以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她的妈妈都要拿她和她的闺蜜对比。甚至说出了一句: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还会跟你做朋友!”
小女孩哽咽着声音大喊:
“每次考完试后,都说别人什么什么好厉害,老是这样子打击我,我知道别人很厉害,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从来没有看到过!”
而小女孩的妈妈此时也在台下,面对孩子的抱怨。她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搬出了自己的那番理论,开始了反驳。
“为什么我要不断的打击你?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打击你,你可能就会有点飘!”
此时的小女孩边擦着眼泪边说:“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觉得自己很差。”
而妈妈也开始了苦口婆心的教导:“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我看到你的闪光点了,可是同时你一定要去改。”
在听完妈妈的这番话后,小女孩哭着跑下了舞台......
而接下来,一直困扰着她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吴笛也出现了。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品学兼优,被誉为“全班同学的噩梦”的女孩,也被“别人家的孩子”困扰着。
“你们有考虑过别人家孩子的感受吗?!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口中,也还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妈妈就经常对我说:你看看你们班里的那些同学,每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你看,其实问题已经显而易见。
无论你多么的优秀,都会遇上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无论你多么的棒,在家长心中,你还得更棒!
毋庸置疑,父母们所说所做都是真心的想要孩子好,可是我想那些热衷于比较的家长们,或许在听完孩子们的心声后,也还像那位妈妈一样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吃力不讨好”。
她说她看到了女儿身上的闪光点,可仅仅只是看到了而已。
这或许和很多父母一样,在外人面前,总是会夸赞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优秀,可是当回到家和孩子单独相处时,通常他们不会再夸赞孩子。他们会觉得,你优秀是理所当然,不能夸你,这样你会骄傲。
他们觉得应该给你一点打击,所以一二三四的指出你身上有什么不足,告诉你你有多差,你和别人比还差了多少,所以你必须得去改正,必须得追赶上他们。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就会觉得,无论自己多么的努力,父母也看不到,从抱怨父母到后来只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一无是处”。
而父母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都会拖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别人多好”
“你看看别人多努力”
“你要跟人家学学”
......
有太多太多的家长,总是自以为用“激将法”,能激励着自己的孩子更加的努力,可殊不知,“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成为困死孩子的魔咒,只会让他自我否定,越来越没自信。充满着戾气,最终情绪崩溃。
父母们热衷于比孩子,永远想做“别人家孩子”的爸妈。可不知有没有想过:当你在比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可能也在比父母。
你想要“别人家的孩子”,而你的孩子也想要“别人家的父母”。
昨天我就收到了一位读者的吐槽,一个马上读高三的女孩,离家出走了,情绪几近崩溃。
问了详细情况才知道,离家出走前她刚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因为母亲又在她面前叨叨邻居家的孩子平时有多努力成绩多好,然后把她又彻底的贬低了一顿。
本就压力巨大又被惹恼的她对着妈妈怒吼了一句:“比比比,那么喜欢比,怎么不拿自己和别的父母比!你看看人家父母!再看看你!”
这一句话把母亲的怒火彻底点燃,大喊着“养了个白眼狼”后,把她赶出了家门。
那时她哭着给我发语音:
从小我就没从我妈嘴中听过一句夸我的话,无论我做的多好,她总是能找出一个更好的人来打击我。这些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权利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因为我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得花在去超越她口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上。
我明白她的苦心,也知道她为了我,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也知道爸爸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有多难。我也努力的成为让她骄傲的孩子,可是她永远都只看到我不如别人,看不到我也比别人好,也很努力。
她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我也羡慕别人家的父母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的相处!
同桌的妈妈和她就像是闺蜜一样,她们可以聊电视剧电影明星,她们可以聊学校的趣事,聊哪家店好吃,她甚至还可以和妈妈说喜欢了哪个男生之类的小秘密。
可是我和我爸妈呢?除了问我考了多少分,作业写完了没,错题懂了没,就是指责我分数不高,琴没练好。我到底是他们的女儿还是养的一个学习机器?
她经常拿同桌的成绩来打击我,可她整天拿我和她比,怎么不拿自己跟人家的父母比?”
你会发现,这其中隐藏了父母和子女间思维上一个大矛盾!
对于父母来说,为了让子女们更有底气,为了他们的起跑线更高,他们都会很努力。努力的赚钱来给他们提供学区房、各种培训班......
他们觉得,不输给别人父母的话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简单的来说,就是钱。所以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是“白眼狼”,我每天那么辛苦工作,都是在为了你,可你却不领情,还反过来指责我?
确实,孩子们在攀比家长时,父母的工作、学历、外貌、家庭条件都会成为攀比的条件。毋庸置疑,在某种程度,这些确实可以给他们带来底气。
但是其实孩子们的世界并没有大人所想的那么的功利,大部分的孩子在攀比时他们更在乎的是:“父母和他们的关系”
一个父母贴心陪伴在身边的普通家庭,比提供优渥生活环境但是一周见不到一次面的家庭,更让人羡慕。
一个互相理解心灵相通,能像朋友一样相处的家庭,比等级观念严苛,孩子必须得听父母话的家庭,更让人羡慕。
在他们心中,父母能不能和他们心灵相通,父母能不能真正的懂他们,和父母间的沟通、相处或许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之前看到一个概念:一个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家庭因素影响绝对超过50%。
所以,作为父母,在抱怨自己不如别人家孩子时,不妨也自省一下自身,你现在的思维和行为,又能养的出“别人家的孩子”吗?
你自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嘛?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你又给了吗?
“别人家的孩子”仿佛像是一个魔咒,让我们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小时候是在学习、特长、习惯方面,总是被别人家的孩子K.O
长大后,又要面临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二胎......即使是成年了,也仍然要被拿出来比较一番。
你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能成为兴奋剂,激励他奋发图强,改过自新。可其实,在多数的情况下,这番对比,只会带来妒忌和自卑。
在节目中,这位小学霸吴笛说的一番话,我想每一位热衷于比较的家长都该反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