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39·向时间做自我剖析(1)】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12日。
一、原文:
P152
他不时将自己的年度总结寄给朋友们。这些总结被称为“年度咨文”。当然,这不是完整的总结,只不过是一些摘录而已。年度总结本身是归档的。既称年度咨文,其概念就很清楚:为回答朋友们的询问,他写上一封综合性的信,里面既谈到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也谈到身体如何。枯燥的年度总结在给朋友们的年度咨文中变了样。描绘过去一年中所有的倒霉事件、痛苦以及欢乐,都显得既愉快又严肃:
……一月份得了一次好厉害的脑震荡,滑了一下,仰天摔倒,后脑勺猛地碰到了冰上。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失去记忆”……
但长达数页,附有种种表格的归档的总结到底又是为谁而写的呢?他是向谁汇报工作呢?如果只是为了分析过去一年的工作,那么未必非得写出所有读过的书名不可,所有收信人的姓名,所有听过的歌剧……譬如说,记下多少卷、多少页、多少小时等数字来说明,也就足够了。从他的总结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他向某人或向某个对象做汇报的意愿。他是在汇报。那么是向他自己汇报吗?这听起来自然很动听,但缺乏现实意义,这更多的是艺术上和文学上的臆测,而不是切合实际生活的想法。什么叫向自己汇报?这需要一种双重心理,或近似喜剧性的心理:我向自己写了,汇报了,然后等待决定……
我想,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他之所以写汇报,是出自分析上的必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这种感觉是每个成熟的人都有的,在他则尤为突出。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珍惜每一寸光阴,使他崇敬时间。
二、我的阅读日志:
【原文图解】
【行动指导】
1.我可以从周总结开始,每周给自己总结一次,慢慢来。
【复述】
这个片段就是描述了柳翁的年度总结干什么用的,做一件事情,而且是长久做一件事情肯定是有目的。这个片段讨论的是柳翁的年度总结写给谁看?
1.写给朋友们看?柳翁每年会写年度咨文寄给朋友们,里面有些内容也会选自年度总结。但要点和内容却和年度总结大不同,里面充满了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像年度总结那么详细和严谨。所以柳翁的年度总结不是为了给朋友写年度咨文做的准备。因为柳翁这样的年度咨文没有年度总结也是写的出来的。
2.写给自己看?柳翁的年度总结像咱们的会计账目,一清二楚的列明了每一分时间的作用,那么他是写给自己看的?就像咱们平时做完一个项目最后做个总结一样,是自然要去完成的任务,是向自己汇报这件事情我做完了,有哪些优缺点。
3.是写给时间?最后作者说柳翁开始做总结是因为分析的需要,就是他做完时间记录后要分析自己的时间花费情况,那么需要做总结。在做总结的过程中柳翁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让他产生了一种崇敬时间的精神,让他进一步分析总结自己的时间。
柳翁的年度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因为分析总结让柳翁崇敬时间,因为崇敬时间柳翁更要坚持做年度总结。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柳翁做了什么?作者猜测他为什么这么做?根据至今我对柳翁的了解,我猜测的原因是:
柳翁做了非常详细的年度总结。不是读了几页书,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小时。而是记录读过哪些书?写信给过谁?所有听过的歌剧。
作者猜测他是因为崇敬时间而做的年度总结。
我觉得柳翁一开始是做了一个时间会计师,一年时间记录下来,如果不总结成一个统一的结果也是不能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的,只是记忆和自我需求的工作。后来慢慢地发现时间的稀缺性才会越发精细和主动的做这件事。
我觉得我在写作业过程中也是这种感受,一开始记录写作业仅仅是为了看看自己花多少时间,慢慢地会想去分析哪儿可以改进,然后会体会到半小时原来也能做很多事情,再扩展到对其他时段半小时的珍惜。我想所有的认知不可能一步到位,都需要慢慢形成的,不断地在自己的原有认知上拓展一点,那么边界才会越来越大。
【今日作业记录】
1.图解:6:15-23,8分
2.行动指导
3.复述:6:23-39,16分
4.阅读指引:6:39-52,13分
5.总结:6:52-54,2分
合计:40分,8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