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产品六个立足点:(要做一个好产品,要从什么方面思考?)
1.产品立足点(有需求的需求模型)
2.商业立足点(有价值的盈利模型)
3.体验立足点(可用的可用性模型)
4.技术立足点(可行的技术模型)
5.团队立足点(可执行/有分工的实施模型)
6.环境立足点(可发展的战略模型)
这么说也许很含糊,所以开始对每一个进行细致讨论。
1.产品立足点
产品的需求必须是大众的,主流的(小众角度应该也能切入,但可能会有格局限制)
这里提了OFO的例子,从想做旅游骑行到想到闲置自行车租赁,切入了一个大众主流的点。
而滴滴,在大众主流的基础上,做的了刚需,高频。所谓刚需和高频,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五层需求的最基本需求,所以是刚需高频,这种切入点往往能够做得好。
(这里我想到前几天一位中年伯伯聊天,他认为以后的这些线下饭馆都要倒闭,都要被互联网打败的。但民以食为天,吃东西的需求是刚需,需求更好就餐环境/节省时间成本/追求味觉享受,这些是互联网无法完全取代的,所以现在传统行业都做不下去,街上的店铺一排一排变成了餐馆。我家附近的一个早餐店,能够从早7点做到11点不停歇,一份早餐均价算5元,2分钟一份,一个早上的营收就600元了。但这种发展是不利的,市场慢慢在变小,只有品牌化才能做好做大。)
需要考虑两个:流量最大化,转化率最大化
A.流量最大化:从哪里来的流量,沉淀到那里去,怎样最大化
从哪里的流量(用户带来用户)
隐形手段(分享回流)美丽说,蘑菇街登录就自动发微博。小红书等慢慢往微信走。Nice是通过图片标签,朋友圈分享。口碑分享也是一种隐形手段,但是不好统计。
显性手段(促销活动)洋葱购,拼多多,促销活动的资格必须要通过拉新用户的方式(让我想起饿了么的新用户邀请,滴滴专车的新司机邀请等等。)
流量沉淀到哪去(希望用户能够对品牌有认知,是粉丝)
QQ群等(现在很多网络主播的粉丝群等)聚美优品陈欧的微博粉丝群等。
B.转化率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流失掉了用户,可以省略掉的步骤)
举了登录注册的例子,发现注册用户会导致用户流失,于是使用临时账号,用户不需要注册就能购买。(匿名容易被利用来做违法交易怎么办?可能需要权衡一下利弊吧。)
另外当用户注册了不购买,可以给用户发一张24小时的优惠券,用户趋避损失会去买东西(让我想起饿了么,美团红包的时间限制,经常会有当日可用的红包。)
用户买了之后不付款怎么办,通过在关闭交易前的15分钟进行提示来引导客户付款(还是饿了么和美团,付款的时间在正中间,用明显的字体和大小标识出来,并倒计时,引导客户付款)。
2.体验立足点
用户转换的漏斗模型,第一次使用APP决定了用户流失率,同类竞品太多了,产品体验是很重要的。
举了一个上海公司的例子,迫于压力,在迭代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虽然初期用户很多,但频繁闪退,卡死,各种BUG,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最后公司GG。
APP推广运营的问题,花了几万块刷榜,如果你的体验够好,下载渠道多,那么APP会停留在榜上很久,后期会省下一大笔投入。
功能设计模型PSPS模型,角色场景痛点转换为功能。(这些就是做用户画像卡片,用户场景和需求分析)
结构化(深广度平衡)更多看产品定位吧。
流程化(单线程设计)即节省用户的思考时间,强化某个选择,弱化另一个选择(如邮箱和手机方式注册。)
细致化(即细节体验)举了按键落下的数据,发现位置偏下两个像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点击区域下移了两个像素,减少了错误点击(对!不好的输入法总是会输入错误。)iPhone的很多小按键,其实点击区域很大。
品牌化(情感建设)小米和锤子,解决了安卓机的系统不适,性价比等。(我看过一个说法,雷军如果一上来就做贵的好的手机,市场反馈不会好。)锤子可能更多的自我化了,没有面向大众。另外还有一个百度的一个手机,800元,最便宜的手机,这个定位会很尴尬,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承认自己使用最便宜的产品。
3.技术立足点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类似一个正态分布,产品的增长曲线是有一个拐点的。
因此需要弯道超车,互联网火的时候,其实去做移动互联网,抢先占领市场的人,才会制胜。
当O2O火的时候,百度才去做O2O,这个时候阿里已经去布局大数据了。
因此眼光要超前,不要看到已经出现的人口红利就冲进去,做不长久。
需要做一个未来可发展的,现在可执行的一个解决方案。(风投看的就是这个)
4.商业立足点
一个产品的主要变现逻辑包括:
广告变现:淘宝的广告位,百度的凤巢,竞价排名
电商变现:需要从供应链到资金链的把控
游戏变现:有点赌未来的意味,游戏火了自然赚了,游戏一般容易亏损。因为不如做游戏联运平台。
金融变现:京东金融,京东的电商买进卖出其实盈利一般,京东的账期长(即结款的周期长),有了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资金进行盈利。(想起OFO摩拜的押金,这个才是大头)
服务变现:ToB端的服务,如洋葱淘给其他电商平台提供货源,各种刷榜公司,也是提供第三方服务。
三个商业本质:
现金流不等于净利润,不要只盯着净利润看,三大财务报表不要只盯着净利润。当你的现金流足够支撑你的运转,其实也是不错的。提了一下洋葱淘现在做微商了,先交钱再卖货。(其实有的时候为了维持现金流,避免不了使用一些手段),还提了一个电商平台,不需要抽商家的佣金,但他通过打款期延长,获得了现金流,还有自营商品的抽奖活动,2周公布结果,其实这些钱在两个星期内可以做很多事(想起饿了么的红包抽奖,哈哈)。
规模不等于效益,一些健身馆,线下的外卖饭馆,很受选址的限制,大多数人只选择近家的健身馆,这时规模再大也不能够扭亏为盈。
资本故事不是经营模式,画大饼是画大饼,执行方法是执行方法,不要在画饼的时候把自己也忽悠了。
5.环境立足点
举了滴滴的例子,当时不被人看好,很多司机用的不是智能机,如何和传统出租车进行竞争。
竞争环境,有没有人做,有人的话大家能够一起炒热市场,没人的话可以偷偷孵化市场
技术环境,有没有技术能够实现,是不是已经没有技术壁垒了。
政策环境,国家政府允不允许,能不能够把握风险。
发展环境,小米的例子,在换机潮切入市场,ios很贵,安卓体验差,小米有了发展的空间,提供高性价比,高体验的产品,然后再慢慢转型,往智能硬件走。
6.团队立足点
团队要能够互补,当然一个人要是能做好所有东西也好,但是最好还是要分工。
一个产品,一个技术,一个设计。
能力好,有动力,有综合素质,可以做leader
能力好,动力好,这种人是三郎,可以做技术,无脑但有忠诚。
能力好,动力不好,这种人是睡龙,需要去激活
能力不好,动力没有,这种是渣,不需要。
车辙设计:为任务而设计。
糖线设计:给用户糖,自己也得到了好处,双赢。
未来肯定是流水化的产品职位,为了能够更好地立足,需要全面的发展,懂技术,有战略,有头脑的人才才是行业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