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 按照古人的说法 ,从今天开始就进入春天了 。 虽然外面还是一片寒肃, 但你有没有发现,白天已经明显变长了呢?
按照民间节气 “冬九九”算来 , 今天已是五九最后一天 , 明天六九就开始了 。九九歌里唱道:“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你瞧,春天的确是开始萌动了啊。
在这个春回大地的特殊日子里 , 我们做点什么好呢?
我想到了读诗 。 我觉得 ,春日是读诗最好的季节了 , 而今又是春日之始 ,就读一首应时的诗作吧。
古代咏立春日的诗词太多了 , 有的写立春习俗,有的抒迎春喜悦,有的诉春日感慨。在众多诗作中,只有这一首,深得我心。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诗 是诗人在瓦剌( 蒙古族瓦剌部 )入侵被击退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 在前线写的 。 遇此佳节 , 诗人顿时起了思亲之念 ,但为了国事 ,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 。 诗句中表达了诗人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也许这首诗我们都不太熟悉 , 但你一定熟悉诗人于谦吧 ? 如果连于谦都不熟悉 ,那首小学时都学过的《石灰吟》你总想起来了吧?让我们先来回忆回忆: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什么要回忆这首《石灰吟》呢?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了解于谦的为人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熟悉明朝那些事儿的人 , 都知道在明朝英宗时期发生的一个大事——土木堡之变。这是大明王朝与蒙古族瓦剌部冲突 所引起的一场政变 。在这次政变中 , 明英宗朱祁镇不幸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之后,也先以英宗相要挟,逼迫明朝军队投降。
这时 , 以于谦为首的一些朝臣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拒绝投降 , 并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登基为新皇 , 同时 ,于谦带领将士们与瓦剌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样一来,国有新主,也先的阴谋未能得逞 , 终于在明朝将士的英勇抵抗下节节败退 , 没办法 ,最后不得不把英宗完好无损地放还。
因为在生死存亡之际的果断行事 , 于谦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 ,他也因此被人称为“救时宰相”。
与这段历史结合起来 ,再读那首《石灰吟》,于谦的忠心报国之志是不是更加鲜明了呢?
再来看这首 《立春日感怀》 。首联 “年去年来白发新 ,匆匆马上又逢春” , 谓时光飞逝,又是一年。 “白发新”,新添了白发,都说愁深可令头白 , 于谦的愁来自何处 ,自然是为国事而忧愁; “匆匆”又于“马上”,可知诗人为抵抗顽敌而殚精竭虑、劳碌奔波。
颔联承上无疑而问 , “关河底事空留客” ,“底事”?自然是战事 。“空留客”,自然也并不空,只是痛恨这不义的战争徒然惊扰百姓 , 到头来侵略者只能是两手空空吧。“ 岁月无情不贷人 ”, 为了抵抗入侵者 ,已经历时一年有余,时间无情,我又老了一岁了。
颈联是抒情的核心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丹心” 一片,是一个忠臣爱国的内在感情;“清泪”两行,是一个孝子思亲的外在表现 。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作为一个爱国的大臣,于谦必须离家远国,上阵杀敌;作为一个孝敬父母的男儿 , 于谦此刻却不能侍奉在亲人身边 。 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排遣的矛盾啊!
无可奈何之际 , 只好随意拼凑一个五辛盘来应一应这立春节吧 。 尾联“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无辛”, 诗人以一个细微的动作将满腔激烈的情绪巧妙化解 。 诗到此结束 ,但诗人那复杂的表情 , 矛盾的心情似乎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同样是迎接春天 , 于谦的诗句里更多的是一种沉重感,忠臣到底是忠臣,一花一木,一景一节里都蕴含着对家国的浓浓情怀 , 真是让我们慨叹不已!
我在前面说过, 春天是读书的季节 , 说起读书 ,我又想到了一首诗 ,还是于谦的 , 这首诗中的情感 就没有那么多忧时伤事的沉重感了。相反,非常清新脱俗,有股淡淡的春天的气息,来读一读吧!
观 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