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有格局,格局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格局小的人,看中的是眼前的得失,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斤斤计较,占到一些小便宜便得意洋洋。
而格局大的人,在乎的是孩子未来的性格塑造,在乎的是孩子心灵的精神结构,哪怕只是玩耍之中的一件小事,心中也自有沟壑。
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世界,一个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家庭环境的力量实在太重要了。
父母的文化、三观、眼界、格局会直接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判断就是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成人后的孩子也会沿着这个方向越走越远。
想到张笑恒编著过一本书《马云:人生要有大格局》,人生这盘棋,关键在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谋大事者必要有大布局。
虽然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是庸常的普通人,实际上干不了什么大事,就是普普通通过自己的小日子,个个都要求人生要有“大”格局看起来好像有些强人所难。但实际上,格局就在每日的生活里,在我们的思维习惯里,在我们评判事物的标准里,在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里,格局渗透在生命每一日的修行中!
对待孩子的教育更需要格局,父母需要比孩子走得更远,看得更广,而不是一味举着鞭子督促检查,一味花着各种补习班的学费,就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尽到了教育孩子的义务,可以理直气壮的埋怨孩子为什么不够优秀。
都说“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但实际“父母是孩子灵魂的营养师”,“营养师”的重要意义高于“工程师”。没有足够的营养滋润,根上长出来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如何让工程师去打磨塑造,碰都不能碰的无从下手。一个在“灵魂”上“干瘪”、“人格”上“空虚”的生命,别说“工程师”就是“黄药师”来了也照样无能为力。
不要迷信老师,老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保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才,老师不是神仙。我自己就是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思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摸着良心细细想,很多时候,老师也特别无奈。而对于有些学生,甚至不仅仅是无奈,而是无能为力。
所以,孩子是你自己的,关键还是要靠家长的学习、家长的文化、家长的选择、家长的坚持、家长的眼界、家长的远见、家长的格局、家长的能力。
父母应该花大力气在自己的成长中,每日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任务。生命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再去谈学习,谈的就不再是微观上知识的学习,而是文化的提升、是思维的能力、是眼界的拓展、是格局的调整……
学生、家长、老师,我们都不要做井底之蛙,不单单是要拒绝见识贫瘠、目光短浅,更要警惕满足当下不思进取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万万不能无知无谓的享受自己的孤陋寡闻而不求上进,不能自鸣得意的享受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与人格的空虚。
最好的状态莫过于:老师学,家长学,学生学,大家一起学!学着在文化、三观、见识、格局方面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世界每天都在高速发展变化,愿我们都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才能握得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