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受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制约,“素质教育”在不少地区成为了“空中楼阁”。为让农村的孩子更多地接受素质教育,体验学习的乐趣,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童行公益”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兵分四路,利用暑假分别在济南商河、德州禹城、东营府前大街、云南山冲展开了服务。
7月7日,童行实践队第一分队——“星星点灯”分队到达济南市商河县张庙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支教。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场表演课,以此缓解紧张气氛,促进大家相互了解。
次日上午,志愿者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课。
下午,志愿者们的“教学”来到了户外。志愿者在教室里完成了生命教育课的授课之后,趁热打铁,带孩子们到室外模拟急救现场。三四点钟的太阳依旧火热,但孩子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对这场特殊的“户外课”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之余,志愿者们自编体操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童行公益”第二分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市中街道大纸坊村,由于当地美术老师缺乏,志愿者为孩子们准备了绘画课。
“大大的圆球 红红的太阳
波浪弯弯白云飘飘
小手抖抖小草出现
几笔线条大风来到”
以生命关注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老师和孩子们的灵魂在相互交融中得到了滋润和丰富。
同时,“童行公益”的志愿服务也得到了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赞扬。
“童行公益”第三分队则来到了东营市府前大街闻思学堂,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思维拓展训练。
有的孩子性格较为孤僻内向,志愿者手把手教学,一点点开导,几天下来,原本沉默寡言的小女生开始主动和身边的小朋友打招呼,教学效果反馈良好。有的孩子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对一些旧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自己的见解。
第四分队则来到了祖国的南方,在云南山冲幼儿园展开了志愿服务。几位志愿者因为不适应湿热的气候产生了身体不适,但经过一晚的短暂休息之后,志愿者们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以最饱满的热情登上了第二天的讲台。
孩子们也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迎接志愿者的到来。
一笔一划一撇一捺
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写着汉字
脸上写满了认真与虔诚
孩子们的每一堂课,志愿者们都精心备课。对于孩子们的错题,志愿者没有太多时间一一整理,只能拍照记录,志愿者们的手机成了孩子们的“错题集”。
一天的繁忙结束之后,志愿者们马不停蹄,利用傍晚家长回家的机会,到孩子们的家中和家长及时交流孩子们当天的学习情况。
有时候遇到回家晚的家长,还会热心请志愿者们留下来吃饭,饭后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童行公益开创“一人对一家”和“作业指导”特色服务,针对尤其留守儿童,提供作业指导。
同时,在云南,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志愿者们还会在课后单独辅导他们的作业,之后和他们一起吃饭。
在课下,志愿者们也会用自己的手机给孩子们拍摄“美丽的”照片,和孩子们一起出去玩,“打卡”各种地点。“童行公益”的志愿者们也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
云南农村条件艰苦,近几年条件才刚刚好一些,然而师资力量匮乏仍然是很大的问题。志愿者此次使用的场地,其实早已装修好,但一直苦于没有老师就被闲置起来。“童行公益”一行人刚去时教室里面甚至还有随意摆放的砖块。
走出校门的一系列乡村实地实践,让队员们深切体悟到了教育的意义。之于孩子们,接受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触摸和实现个人梦想的途径;之于家庭,高质量的教育是摆脱低质量生活的希望之光;之于地区,教育发展与文化发展紧紧相连,进而关涉当地的经济、政治发展。志愿者们自发为农村孩子带去“素质教育”,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也展现了山师学子热心公益、心怀民生的宝贵品质。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让素质教育更有温度,推动其普惠乡村,避免“贵族化”,既是新时代下教育自身发展的呼唤,也是助力乡村人才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内在要求。
做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做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助力乡村素质教育
还孩子们一个五彩的梦
“童行”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