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第八天:《论语》中的孝(八)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民德:指民心,民风。厚:朴实,淳厚。民德归厚:指民心归向淳厚。
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只要做到忠和孝,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没有提到过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祭祀亡灵,来实行教化,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
通过祭祀,追根溯源,看到你的祖先由远而来,一代一代,感受到你在人世间是一种传承。前有祖辈,后有来者,你会真正感受到任重道远。你会为了不辱没祖先,你会为了成为后来者的榜样而更加努力!这也是一种传承。
慎终追远,就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