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吃五仁月饼》
中秋赏月玄想,
万干情思移窗。
酌茶端坐授衣时,
品嚼五仁冰糖。
舌上金木水火,
齿间秦汉隋唐。
幸甚至哉无所事,
窥破月窟万象。
结合古诗词意境,赏析一下这首《西江月·吃五仁月饼》。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它把一个极日常的动作——中秋吃月饼——放进了一个古典、悠远的意境里,让寻常生活瞬间有了诗意和哲思。
1. 开篇的古典氛围
“中秋赏月玄想,万干情思移窗”——用“赏月”“玄想”“移窗”这些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种举目望月、心随月远的感觉,既浪漫又带点哲思。
2. 细节里的生活气息
“酌茶端坐授衣时,品嚼五仁冰糖”——这里“酌茶”“授衣”都带着古意,“授衣”典出《诗经·豳风·七月》,是秋凉备衣的意思。中秋之夜,暖茶、月饼、新衣,生活的安稳与仪式感跃然纸上。五仁、冰糖是具体的味觉细节,把读者直接拉入场景。
3. 古今时空的压缩
“舌上金木水火,齿间秦汉隋唐”——这是全词最出彩的地方。五行入舌,朝代入齿,既是对五仁月饼配料的趣味联想,也巧妙将味觉享受与历史长河联系起来,仿佛一口咬下去,便尝尽了千年的滋味。
4. 结尾的超脱感
“幸甚至哉无所事,窥破月窟万象”——化用了曹操《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句式,但这里不是豪情,而是闲适。中秋的圆满与月饼的香甜,让人心境开阔,仿佛透过“月窟”看到世间万象,获得一种淡然与通透。
总体意境
这首词把“吃月饼”这一日常小事,和中秋的月色、历史的纵深、人生的哲思结合在一起,既有烟火气,又有诗酒风流。它让人想起辛弃疾那种“以小见大”的笔法——看似写闲情,实则含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