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读书会中大家发言的节奏走,看看我收获了哪些智慧的珍珠。
1.“一周时间精读完一本书,你们真的做到了吗?”
这是我提出的问题,作为本周读书会主持人的迪奇答:很多人每天花五分钟就看完微信文章5000字。一本书也就几十万字而已。我们都在每天拆分的速度,每周看完了一本书。只要真心想做的,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哈~哈~ 此刻,我停下写,先想像一幅画面:我已按日与日的交替节奏,每周啃完了一本书。
2.李笑来的很多观点来自于《第五项修炼》。
我先把啃完《把时间当作朋友》当一周目标吧。蛮喜欢这本。
3.我:“我没看懂《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看了前面部份就实在看不下去了。生涩难懂。”
迪奇:“这是正常的。国外的作者常在文章开篇花大篇幅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例如:甄颖说过,《挑战婚姻》一至四章都是这样,可以从第五章直接看起。”
4.一个组织的成功在于他的学习能力。
这个点给我的延伸性思维:我可以考虑办一张读书会的年卡或者季卡。我需要在一个同频的、可持续成长的场域中浸泡,共同成长。
5.从目标、愿景,解读企业文化。谈到了飞利浦公司和移动公司,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的不同。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业力管理》,和这段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向世界施予具体的生动的有画面感的温暖和爱,世界将回应你更多爱和温暖。金钱、企业的良性发展都是爱的呈现方式之一。
6.迪奇分享的这一点我特别关注:语言表达的画面感,生动、灵活。话一出,一下就能走进他人的内心并产生共振。这些,也要经过多次刻意的学习、练习。
她举了一个向自己孩子形象说出她内在感受的事件。是关于迪奇、越越和外婆。沟通中,她用了脸盆、池塘、小溪、小河,从小至大的形象引导了孩子的正向思维和陪伴情绪成长的过程。
7.同频和调频。
把自己调到和孩子同频的状态中。把注意力放在全然的陪伴、同理到孩子身上。迪奇分享的是她曾主动下载一个游戏给越越玩,而越越给出一种“我知道你,我了然于心”的趣味故事。
我想到的是晚上陪儿子写作业时,我边用手机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三心二意,完全不在全然陪伴状态。所以触发了儿子写作业的拖延和抵触。
“你以为妈妈当时的心念,孩子会感应不到吗?”用这句,常提醒我自己保持觉察。
10.人生愿景和画面感的关系。
谈到几个故事:迪士尼公司的由来;足球运动员孔卡得冠军,实现了自己小时候对于将来的人生愿景。节目组采访他,他说了一段话,关于童年抱着足球睡并坚信自己长大后一定会成功。
我要去搜索这几个故事,得自己的收获。
11.相信孩子,其实是相信自己。
是相信自己有带领他支持他并能达到共同愿景的能力。这句,一直在生活中支持着我。
12.心智模式。
环境→行为→能为→信念→身份→精神。
在迪奇聊到这个点时,我发呆。几分钟呆完后,我问自己在这个点发呆的原因是?没理解透这些词迭加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存在另一个属于我自己更深层的一个内在功课。
记得这几句:在创造问题的同一个维度,是不容易解决问题的。下降或上升到一个高维度上,是容易解决问题的。
从空间、维度、场域、系统思考,来面对、解决问题。
具体应用在自己生活中,可以带着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同样一个事情。
13.迪奇聊到了几个其他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故事,我也挺喜欢。
“但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缘之于青青和朋友,带着孩子去武汉玩,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家长要适当的护短,在外人面前保护自己的孩子。”源自于常德的一位朋友,她小时候,别人气势很足的到他们家去告状,说她犯的错。她的妈妈很淡然的对这人说:“我的孩子,我知道。”
这让我联想到,当我们家儿子被别人投诉,或者说当我看到他的一些我觉得错误的行为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及我的对应方式是什么?答案和方向都开始变得明确和清晰。
一场读书会,3个小时,多人的思维互动、不同生命模式的呈现、思维维度的提升。我真实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