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
无论你是否听过这个词儿,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对“幸存者偏差”,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帮助你更好地看清世界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工作和生活决策。
(一)幸存者偏差的案例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小案例。
案例一
华仔春节假期回老家,发现好几个当年没考上大学的中学同学,现在都成了身家几千万的成功企业家。而一路学习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的自己,还在年薪几十万元的中层管理岗位上辛苦拼搏着。
亲戚们都说,读那么多年书,高学历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扎心的“读书无用论”、“低学历”赚钱多,真是这样吗?
案例二
公司斥巨资开发了新的购物商城APP,上线一个月了,运营团队找商城上的活跃用户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确定了商城下一步改进的核心方案,会不会存在致命缺陷?
案例三
公司进军当前非常热门的新领域,团队对该领域最当红、最成功的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了学习跟进和超越方案。对成功者的研究学习,是最有价值的吗?
事实上,上面的案例都极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解读如下:
案例一,其实那是个例,只是因为低学历基数太大。要知道,目前中国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只占13亿总人口的8%左右。
所以,即便是没上大学的人,成功率远低于上大学的人,但是因为它的基数太大,所以你看到的低学历成功的人仍然很多。
真相往往是,大多数没上大学的人,日子过得不会太轻松,但是也不会站出来,反驳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要么是觉得无力,要么是心中愧疚。
案例二,新APP上线一个月,有留存的活跃用户,也一定有流失的用户。关注活跃用户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新商城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流失的用户,为什么流失掉了?
从用户流失的原因中,找到产品最重要的改进方向,才能吸引更多的新用户。
案例三,成功是小概率事件,热门领域的成功企业是幸存者,它的身后可能有千百个失败的同行企业。幸存者的经验只能参考、很难复制,但失败者的教训,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更具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幸存者偏差是如此的普遍,经常在不经意中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二)幸存者偏差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轰炸机,多次在空战中被纳粹炮火击落,损失严重。于是盟军总部秘密邀请了一批专家组成小组,专门研究“怎样减少空军被击落概率”的问题。
当时军方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中弹情况,见下图。
发现飞机的机翼弹痕很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弹痕稀疏。于是盟军高层建议,加强机翼部分的装甲防护。
但是,小组里一位统计学教授沃德,提出完全相反的观点,要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装甲防护。沃德教授的建议基于三点:
统计的样本,只有平安返回的战机。
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机身和机尾很少弹痕,原因并非不会中弹,而是一旦该部位中弹,其安全返航的几率极小。即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仅仅依靠幸存者作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它们根本没能飞回来!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加强了机尾和机身防护,后来事实证明该决策是正确的,盟军战机的被击落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故事的来源。
(三)幸存者偏差的本质
幸存者偏差,又被称为生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而被筛选掉的信息,要么是我们不关注,要么就是没法说话(比如:死人没法说话)。
因此呢,根据有问题的信息,我们就会得出有问题的结论,最终会导致幸存者偏差。
广义的幸存者偏差用统计学的专业术语来解释是--"选择偏倚”,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
统计学的简单描述是这样的:统计全集为 A,观察到 A 的子集 A1 有特征 X,A1 为幸存者,而 A 另外的子集 A2 并没有观察到或者被人为忽略,于是判断全集 A 都有特征 X,事实上 A2 的特征为 Y。
幸存者偏差的逻辑框架图如下:
幸存者偏差,既是逻辑上的谬误,也是人性的弱点。一般来说,人们只会关注到结果本身,但是对于产生结果的过程很少注意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问题所依赖的信息,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显著信息”,较少考虑“非显著信息”,甚至是忽略“沉默信息”。
(四)利用幸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
幸存者偏差,经常会产生一些震撼的噱头,产生令人说服的效果,也就是说,幸存者偏差是忽悠人的神器。
常用的一个套路如:
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挑选出一两个特殊案例,然后渲染案例中的行为特殊性,由此得出行为的普遍意义,最终说服大家认同并且执行。
例如,前一阵子轰动全国的权健案,就是用了这样的套路。某某人用了权健的某某产品,治好了癌症;某某人用产权健的某某产品,治好了白血病;某某人用权健的某某产品治好了某某病,基本走的这个套路。
然而事实上,因绝症离世的人,也用了权健的产品。只不过,他们是不会说话的。而这次权健的曝光,是媒体的深度介入和广泛传播,以及家属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得以引爆内幕。
很多的成功学培训,也是这样的套路。什么成功的秘密,“成功=聪明+勤奋+坚持”之类的鸡汤。实际上成功哪有什么公式?
很多成功,有太多偶然的、运气的因素,一些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勤奋的人,一样获得了成功。媒体报道,社会关注,成为耀眼的明星,他们是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幸存者”。
相反,有千千万万个,又聪明、又勤奋、又坚持的人,一直在失败,根本没人关注他们。他们是金字塔底部“沉默的大多数”,发不出声。
在少数不良商家、不良机构的幸存者偏差套路下,很多善良而不明真相的朋友,被洗脑、被忽悠。甚至在媒体曝光,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的情况下,还在为它们辩护。
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或者:我的一个朋友就是用了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治好了病。等等。
(五)如何避开幸存者偏差
1、信息突围,看到“沉默证据”
跳出自己的行业、职业、年龄、地域、圈子的界限,多渠道摄入信息,兼听则明。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看到写“显性证据”的时候,反问自己:是不是还有没有看到的“隐形证据”,“沉默证据”?甚至是“沉默的大多数”数据。
2、认知升级,保持理性思考
学点数学、统计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升级自己的大脑思维操作系统,提升自己的思考及判断能力。
3、对媒体报道保持清醒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稀松平常的事情,媒体是没有兴趣报道的,但那些“沉默证据”里,往往藏着真相。报纸电视上报道的,反而常常只是个案。
4、多和失败者沟通
从本质上讲,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和普遍的,要多向失败者取经,避免重蹈覆辙。如果一件事情中找不到任何的失败者,一定非常可疑,成功者是幸存者,只能参考。
结语
幸存者偏差,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它的“魔影”,有必要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理解了幸存者偏差,你不会认为“读书无用”。
理解了幸存者偏差,你不仅能看到马云“一将功成”的辉煌,也能看到“万骨枯”的创业者。
理解了幸存者偏差,你不会轻易被江湖骗术、传销、成功学洗脑忽悠。
理解了幸存者偏差,让你看清真相,做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