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五年的足迹(一)

‘      2017年7月8日是我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次日将进入暑期。晚上退出了学校和部门的两个办公群,一下就轻松多了。虽然还未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但实质性的退休生活从7月9日暑假就开始了。 退休真好! 从前日月属公家,自此光阴归自己。

        退休生活如何过?这是每个人迟早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许多人到了退修时,甚至退休后才来思考这个问题,由于准备不足,故常出现种种不适应。感谢我的师妹在2010年送了我一本书,让我找到了一个过好退休生活的榜样,读完此书后,我就和我的同事说,我的退休生活就这样过!

        这本书叫做《美兮九州景 一秦伯益游记》,秦伯益何许人也?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曾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我是学药理的,我们业内知道他专业上很牛,镇痛作用比吗啡强一万倍的二氢埃托菲就是他带领的团队搞出来的。退休后写本非专业的书也很牛,书名竟叫秦伯益游记,我心想难道他游过的地方比徐霞客还多?

      翻开该书的序言,秦院士这样写道:“我近10年来坚持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文胜迹。大概还没有人像我这样在中国游览了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中国有世界遗产41个,国家遗产30个,世界地质公园24个,历史文化名城110个,国家重点风景区187个,我都游遍了。这称得上是前无故人的壮游。”

      看了他所列的这些景点,确实是前无古人!配得上用这个书名。虽然他仅用了10年时间,但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完成古人需一生才能走完的路。

      前无古人,后面是否有来者?

      我曾在朋友圈中说:我有心做来者,力争在65岁以前在旅游景点的数量上超过秦院士。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秦院士66岁开始独游,当时他还在职,每年只能游一两个月,72岁正式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人在旅途,10年时间完成了他的壮游。而我是准点退休,又赶上了高铁时代,交通比以前更为便利。唯一可能会影响我做来者的是身体,秦院士壮游十年后体检还所有指标均正常,而我刚退休就查出不少毛病。那就抓紧时间趁着目前还走得动,步秦院士的后尘,出发吧!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晃五年过去了,五年前的“退休规划”完成了多少?利用去年底宅家的时间做一回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多少人的梦想,儿时的职业理想之一是当个列车员,可以走南闯北,到处看看。退休前的梦想是“走遍云南,走遍中国,走走世界”。虽然从事教师职业每年有两个假期,退休前也走了不少地方,但世界那么大,今生走不完,必须要用好退休后能远足的有限时间。

        退休后我建了几个旅游微信群:“爱旅游”、“走四方”、“读书与行路”,还加入了几个旅游群,广泛获取交流旅游信息,并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跟团游、自驾游、结伴游……有机会拎箱就走,背包就出发。

      2017年7月退休后到2019年底(疫情发生前),两年半的时间里我近乎疯狂地旅行(朋友这样说),北到俄罗斯三,南到斯米兰,东到尼泊尔,西到美利坚,上梅里,下西藏……收获满满。

      特别是2019年的西藏大北线之旅,到了世界第三极,看到了许多极限风光。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

        受疫情影响,2000年起放慢了旅游的脚步,但真正按下旅游“暂停键”的却是忽视安全所致的右脚骨折及两次疾病,使我3年4次住院,3次手术,2次收到“病危通知”,与死神擦肩而过。

      即使这样,2020-2023年我仍然去了省内不少地方,如诺邓古村、红河梯田、剑川千狮山、鹤庆银都等,使我“走遍云南”的足迹又扩大了许多。

      退休后第一个五年的重大失误就是对旅游安全的忽视,2018年的川西行和2019年梅里雪山之行的顺利,觉得经受住了高海拔和烂路的考验,使自己放松了旅游安全这根弦。接下来的西藏大北线之行在曾独自前行,陷入冰湖,还好陷得不深,及时脱险,2020年的大理之行就忘了“观景莫走路”,以致右脚跟骨骨折及肋骨骨折,后又引发了椎间盘突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拟从3月1日起,分享我退休五年的旅行足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