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帕克·福列特: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事,但是很少人能真正让我想要去做一件事。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班级管理。
高中阶段,或者是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我们总是在告诉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是很少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想要去做好。激发孩子的源动力,才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最需要做的事。
福列特是管理理论之母。她认为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管理就必须涉及到管人。但是在管理人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很多的冲突。因为冲突是生活里的必然现象,应该要利用冲突,整合冲突。面对冲突,可能会压制、会妥协,但是真正有积极意义的应该是整合。所谓整合是要找到真正的冲突点,把双方的需求分解开来,又彼此糅合在一起。如果一定要用非此即彼的目光去解决问题,那么就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姿态。在班级管理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思考冲突点是哪里,是否可以有更加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双方都要合理认识问题,理智对话,那么最终的效果就是好的。
“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现在国家倡导对于中小学生要进行劳动教育。我所认为的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承担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按照现在的教育形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可以不参与家庭劳动。孩子没有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的责任担当,并且会把学习当成唯一的任务,这个任务还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回到家里是要参与一些家庭劳动的,这个劳动是义务。国外的孩子是要回家完成家庭中的打扫等任务之后,才去学习,也就是完成了对于家庭的责任之后,再去干自己的事情。这样,也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面对学习的态度,有承担责任的意识。进入学校,面对集体的劳动任务时候,才会认识到必须去承担集体的任务,再去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
劳动教育这个要求的提出,不简简单单是一种提高学生照顾自己的能力,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高中阶段,学业压力一直都是极大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大多也集中在学业成就上,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甚至会鼓励孩子逃避群体劳作,自私自利的享受群体资源却不愿意奉献。高考是很重要,但是没有重要到可以抛却孩子的三观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身为老师,在面临各样的学生的时候,让孩子认同某一种观念是需要花大力气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我发现,想让别人去理解你,跟随你,你是需要积蓄巨大的能量的。我会继续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成为值得被追随的人,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增加他们活动、思考和实战控制力的范围;同样我要努力学习,一直保持倾听、靠近的心,让自己可以成为追随者的伙伴,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