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设计时,尤其是做电商产品时,常常会听到一个词——分流。在前公司,作为交互设计师,参与过一些二级频道首页的改版,当时其实是比较困惑的。我一直在想,
为什么要分流?为什么不让流量全部灌入转化率高的那一个路径?
而现在用一个组公式,就能计算明白了。
假设现在有100个人到一个产品首页:
A方案只有一个入口转化率是20%,B方案有4个入口,转化率分别是20%,15%,10%,5%。
其中一个结果是,B方案虽然后三个的转化率很低,但是因为把那些原本流失的流量利用起来了,因此转化总人数高。
A方案:70× 20%+30×0%=14
B方案:50 ×20%+ 30×15%+ 10×10%+10×5%=16
总结:
让流量尽量和与之相关的,对其有价值的内容和功能接触,就能得到转化人数最大化的结果。
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大部分app首页中,从上到下的展示顺序都是是:搜索,筛选,推荐。因为这三个模块得到的结果的相关性,是从大到小排列的。举个例子,我要去买个篮球,那么进入淘宝首页,我点击头部的搜索框,搜索篮球,就能得到一个相关性最大的结果,我被转化的概率高,而筛选,推荐则很低。再比如,我要买一些体育用品,进入首页后,我发现了一个入口叫做淘宝体育(YY出来的),我预估会和我要买的东西相关,进入这个入口之后,确实得到的结果,肯定会和我打算买的相关性大,而推荐肯定相关性低。
另外,要注意两点是:
1.分流不是平均分流,要让流量以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进行分配,不能把流量过多引入那些抓化率低的路径,但是又不能不给这些路径一些流量。以前,PM提需求在首页加几个筛选标签的入口,要求是不能做的太明显,又不能做的太弱,当时,我和视觉设计师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们要那么纠结,现在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心。
2.为特殊场景设计。首页不仅仅是按照相关性高低来展示内容和功能,也需要考虑特殊情况,比如某个时间段相关性高的内容,例如:电影app在电影开场前,用户最关注的已买的电影票,因此可以直接在首页展示电影票的二维码。另外,某些低频场景的入口得能找得到,比如消息,帮助,分享等。
最后留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新闻类app会弱化搜索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