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在文字里

图片来自网络

写了几句诗《我想有个小院》:

我想有个小院

梅枝依青花    瓜果爬藤架

持杯花前吟    妙音伴醇香

袅袅梵音    似水流年

……

发到

we are family(茉莉家的三人群)秒回:

麻麻好浪漫

先生不懂,问了孩子搞明白了,立刻回复到:

咱家不就这样嘛

回来吧

哈哈(表情包)

您老真逗!(表情包)

那就改成《我有一个小院》

妙!!!

图片来自网络

一家人几句调侃的话,让我心中的郁闷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远离家乡来到这繁华的大都市,每天看到的都是时尚与高端:穿着名牌的服装;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听着崇拜的恭维;带着伪善的面具……总之一句话——真累!


然而,人生如果只在自己的小院里就能成功的话,我想只能是在努力之后的不如意;亦或洞悉世事的无常后,才会有一种归隐田园的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人人都向往的田园生活,然而如果我们把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合起来去理解就会明白,诗人陶渊明的“真意”,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常说,写作者是孤独的。如果孤独可以被言说,那自然就不叫孤独了,只能寄托于文字。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无不以孤独而名垂千古。当人们在现实中失落时,常常会问天:老天为什么不公?常常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面对。


屈原的《离骚》就是在他被楚王疏远时,内心不断追问自我的存在与处境。《天问》“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就是一种对美好世界的诉求。

后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疑都是孤独的。
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为许多人所向往与追求。


他们无一不是把内心的孤独寄托于天,寄托于自然,寄托在文字里。


孤独是清醒的自我意识,孤独者能够发现并接受:人孤零零地存在于世界之上,没有人能够百分百理解你,甚至你自己也不行。这种“被抛到世界上”的命运,固然令人感到荒诞而痛苦,但孤独者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它,并以清醒却也悲壮的状态,勇敢地面对他人、面对世界、面对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人类的生存方式最终不过是回归到依靠什么的问题上来。人类无论如何都要依靠什么,人类既是孤独的又不会是彻底孤独的。


相比于古人我们何其幸运,因为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我们已经拥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我们并不寄希望于他们的文字能够给每个人带来迅速而有力的解脱。


孤独的命运从根本上无法消除,但是这些人与事的存在却昭示着曾经也有人和我们一样,追问命运无常饱受孤独之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只言片语叩问并影响着后世的人类,而我们选择对抗孤独的方式,又何尝不能是人类千千万万种状态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那一个。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漂洋的海 图:蔷薇花开 你觉得孤独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那就对...
    飘扬的海阅读 1,024评论 3 8
  • 溯之三载 姑娘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北逢苏木阅读 288评论 0 1
  • 上了车 开往家的方向 怎么会这么累 可是 累了才想回家 最有活力的自己永远不会献给家庭 越用力 越远离 我喜欢不经...
    无向宇阅读 186评论 0 0
  • 大海与苍天相视而不语 但海蓝蓝的如天落在了人间一块 天蓝蓝的如同捧起了海之角而远航 偶尔的白云飘过 你说那是水的颜...
    双奕桃花阅读 494评论 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