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们万科妈妈一起读书,每周二的聚会已成为了一个惯例,从最初的陌不相识走到现在,感觉在万科魅力之城这个小区里,我们有了一帮姐妹,吃吃零食聊聊天,姑且不说多少成长,就是这种闲适也是美美的!
当然,大家持续地来,到底有多少受益我不得而知,但我自己感觉,我们一起读书,对孩子生活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对家里和老公起了一点小矛盾……我们都有一个安全的基地,可以互相扶持帮助,至少对于减轻焦虑,调整情绪是大有裨益的。
文丽老师清晰了读书会的意义在于遇见志同道合可以聊得来一起走的人,而不存在谁是老师谁帮了谁多少,这让我感觉挺好,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初衷!
今天晚上和在我们家住了半个月的外国小妹聊天,她提到她注意到两点:一是她看到我们对可可基本上有求必应,她说买机器人这种玩具在他们那里都是很富有的人才买的,我以为是说钱贵了,然后她的解释让我必须要好好和可爸商量一下。她说因为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提供的物质条件太好了,他会认为一切得来不难,而当自己真正面对生活时,他发现很不容易,这时候他可能会难以升起对自己的肯定与自尊,而是觉得生活如此艰辛。私以为有道理。
二是她觉得我们给孩子玩电脑平板之类的时间太早了,她说他们很多孩子12岁左右才开始接触电脑iPad,而且还会提前做不少功课,比如哪些游戏可以提供,她自己是15岁才有一台只能运行一个画画软件的iPad,而且16岁她得到的手机不能智能的,只有打电话发消息之类功能,因为她只是回家晚了会需要和家人联络。她觉得孩子过早玩电脑游戏会让他们更加沉不下心阅读,而且她曾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大家在地铁路上都是看手机的?”她说法国人的阅读书本氛围真的很浓。而且她自己阅读量也很大,受益很多。
今晚,我们惊奇地发现,可可已经可以说出一些单词,甚至一些小句子“It's mine”用得恰到好处。他做姐姐和奶奶的翻译,也基本胜任,有意思!
天色已晚,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起两个观点,大家不妨自己感悟一下:
职场里,一个能力很不咋样但是发展得挺好的上司,和一个能力很强,但是好像发展得不太顺利但正好是你顶头上司的上司,哪个更让你感觉有前景?
家庭里,你的爸爸妈妈上学时都比你强,你看得见他们过的生活,和一个你的爸爸妈妈很多都没你强,但是你现在过着看得见的生活,哪个让你感觉你更有前途?
欢迎想想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