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觉得说出“孤独”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就像是身边的人明明看到你很快乐你自己却觉得孤独一样,没有人会相信。
而现在,我快24了。我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合理地描述我的生活,也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小时候觉得成年人的世界很自由,所以总是会偷偷地戴上我爸的黑框眼镜,在镜子面前一遍遍模仿他说话的样子。
我说:我觉得我很孤独。镜子那头也回应着:我很孤独。
那时候我尚不知道孤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以为没有人陪就是孤独。所以我不停地写一些文字给张老师看,然后期待着他每一次在作文纸上认真写下的话。我觉得有人愿意看我的文字,那真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所以无论是拙劣的模仿还是后来投稿被骗,他都在宽慰我:不经意就能用典,说明这是大家之才……有荣誉证书就够了……
凡此种种,我觉得这是所谓的忘年之交。直到自己接触到这份职业开始,才明白他当年种种善意的谎言。
当然,我长大了。从过完一边惊喜,一边沉默的高三开始,我小时候一直渴望的自由终于来了。我离开了家一个人去了另一个地方上学,不被父母约束的感觉真棒。于是我在大学里慢慢变得开朗起来,我认识了很多人,无论是只记得名字的还是有过几面之缘的人,我都很努力地把他们装进记忆里,我需要朋友。
可是大学最难熬的四年到最后都只是我一个人在承受,相反再也找不到高中时候挤在一个床上促膝长谈的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共享一支烟的人,大家都很独立,同样也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时常觉得孤独。但是除了在文字中表现出来,我没有亲口对任何一个人说过我很孤独,我觉得很压抑,我再也不想听后摇了,我怕我快要崩溃啊,这些话从未对任何人说过。我不知道让我感觉孤独的根源是什么,也许是我小时候家里管得严,所以长大之后不爱把所有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也许是我这么多年除了天后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理解我的人。
我需要什么呢,我自己也很迷茫。有时候觉得我需要的是和一个世俗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子谈恋爱,有时候又觉得她应该浪漫一点,和我在一起不能只是为了过鸡毛蒜皮的生活。我渐渐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体,讨厌被关注,又害怕被冷落;讨厌倾诉,又害怕没人懂;讨厌倾听,又希望有人同我分享。
所以我常常会突然很念旧地去怀念一个人,也会常常很厌烦当前拥有的所有社交关系。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害怕失望罢了——这是《挪威的森林》里的一句话。我不太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比如书,比如音乐,比如电影。所以在我推荐了很多遍仍没有被重视之后,就会容易变得很失落。
总有一部分人有可爱的灵魂,认识的媒介就是他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和看过的电影。
可是我不想再推荐什么,在即将迎来的24岁中,我还是非常非常想说,我其实很孤独,无论这看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我一直都很孤独,从我12岁那年的暑假开始。
或许会持续到海子的25岁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