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是年少的必修课

十七岁那年的夏天,我蹲在学校后门的梧桐树下,看他背着书包走进巷口,白衬衫下摆被风掀起一个角。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三次,是他发来的最后三条消息:“我们好像不太合适”“对不起”“祝你以后开心”。蝉鸣聒噪得像是要把整个世界煮沸,而我手里攥着的半块融化的巧克力,黏糊糊地糊在掌心,像一场仓促结束的青春。

后来才知道,几乎每个人的年少时光里,都有这样一块融化的巧克力。它或许是晚自习后空荡的自行车棚,是对话框里突然变淡的语气,是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我们曾以为牵了手就是永远,却在某个寻常的午后发现,有些人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

失恋的日子总显得格外漫长。会在课堂上突然走神,盯着窗外那棵树发呆,想起上次和他并肩走过时,他说树叶的影子像跳动的音符;会在食堂排队时,下意识地想拿他爱吃的糖醋里脊,伸手的瞬间才猛然惊醒;会在深夜翻遍聊天记录,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无话不谈,再到最后的沉默寡言,像看一部仓促收尾的电影,难过的是,自己既是观众,也是主角。

那时候总觉得天塌了。以为失去这个人,就失去了整个青春的色彩。我们躲在被子里哭,在日记本上写满委屈,甚至幼稚地想,要是从来没认识过就好了。却忘了,正是这段疼痛的经历,让我们第一次学会审视自己。原来喜欢一个人,不是拼命踮起脚尖去够,而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原来感情里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在一起,而是曾经毫无保留地付出过。

渐渐地,我们开始学着与自己和解。会把他送的书放回书架最深处,把合照存进加密的相册,然后抬起头,继续往前走。会在某个阳光很好的早晨,突然发现,想起他时心里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疼,而是像看到旧照片一样,有淡淡的怀念,却再无波澜。

后来的后来,我们会遇到新的人,经历新的事。才明白,年少时的失恋,就像一场必修的成长课。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更教会我们如何告别。那些流过的眼泪,失眠的夜晚,辗转反侧的思念,最终都变成了养分,让我们在岁月里慢慢成熟。

就像春天要经历抽芽的阵痛,夏天要承受暴雨的洗礼,年少时的失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或许让我们哭过,痛过,迷茫过,却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坚强,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想起那个让自己痛哭过的人,或许只会笑着摇摇头。原来那场兵荒马乱的失恋,不过是青春送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它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有结果,但每一次真心的付出,都值得被铭记。而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终会成为我们回望时,嘴角那抹释然的微笑。

毕竟,没有谁的青春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失恋的痕迹,就像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刻下的不仅是疼痛,更是成长的印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