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好情绪是家庭幸福的来源

最近朋友一直和我抱怨,读小学的女儿喜欢赖床。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女儿也越来越起不来,怎么叫也叫不醒,好不容易起床了又要磨磨蹭蹭,几乎每天都要错过校车。这让我朋友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每天早上都要对着女儿一顿骂,这样反而让她女儿觉得非常的委屈,行动更慢了。而丈夫也受牵连,被我朋友一起骂。

这让我的朋友非常的烦恼,每天早上的赖床大作战对她和家人来说,都是一场折磨。

就在昨天早上,她的女儿对她怒吼着说:“妈妈,我恨你。”我朋友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用错了方式。

就在前段时间某校运动会上,有个班级的标语火了。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在爆笑过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背后的含义。妈妈快乐了,全家才会快乐,那么,妈妈的情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说过:“假如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整天抱怨和唠叨,那么她的女儿可能会变得尖酸刻薄挑剔,她的儿子则会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恭顺。”

妈妈们可能会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很能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妈妈的情绪变化。如果妈妈内心很愤怒,哪怕表面上展现出的笑容,孩子也能第一时间捕捉到。

孩子对情绪的感知特别敏感,但是他们对于情绪的解读能力却是非常弱。如果妈妈一味地谩骂孩子,那么孩子的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差。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Still Face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里,当妈妈与孩子互动时,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回应。但是,当妈妈面无表情,和孩子失去社交联系的时候,孩子就会紧张、害怕。

当妈妈非常开心地和宝宝互动,宝宝也能感知到妈妈的开心并且积极回应。

而当妈妈情绪变差,沉默地看着宝宝时,宝宝开始不安,眼神逃避。

最后,妈妈的沉默终于引得宝宝的焦躁与害怕,宝宝开始哭泣。

胡适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评价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哪怕遇到不懂事的大嫂和气量小的二嫂,母亲都能事事容忍,所以他们没有吵架。胡适还说自己如果学得了一点好脾气,都是因为母亲的教导。所以即使在大年三十,一大群人上门讨债,面对败家的大哥,母亲都能坦然面对,脸上从来不露一点怒色。

妈妈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但其实,妈妈也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且妈妈们并没有被教育过该怎么去养育孩子,怎么去消化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

妈妈们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

保护自己的情绪

为人父母的首要职责应该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妈妈无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会让全家人跟着遭殃。保护家庭,要从保护自己开始。

面对赖床的孩子,迟到接受老师的批评是孩子该受到的后果,而妈妈无需分担他们的苦恼。妈妈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宝贝,不得不开车送你去学校,会让我既紧张又生气,所以,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如果下次再错过 校车,我们就叫一辆出租车,不过第一次我会付费。”

让孩子承担后果,相信下次他们就会早起了。

倾诉自己的情绪

对于妈妈们,没有比像亲近的人倾诉更好的办法了。妈妈再爱孩子,“爱的邮箱”也有倒空的时候,当我们卡在情绪的模式里出不来时,和身边的人诉苦,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火锅,和闺蜜逛街,都是远离负面情绪的办法。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宣泄情绪的办法,寻找更人性化的方法来表达愤怒,这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尊重自己的情绪

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如果在某件事上我们强迫自己去执行,无视自己的情绪,那么过一段时间后,这个情绪仍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比如,妈妈无视自己的头疼,忍受孩子乱扔玩具,那么一小时后,妈妈就会严厉地对待每一个人,仍会对孩子发火。

当我们的情绪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不需要勉强自己。假如你不愿意陪孩子去买玩具,你可以说:“宝贝,我对我们两个都比较失望,我现在不能陪你去买玩具,但愿我在星期五或者星期六下午有空,你看哪一天合适?”如果孩子仍然哀求抗议,也不能答应。

温和而坚定的对待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情绪

妈妈的情绪,是一个家庭的指向标。假如每个家庭都是一艘船在航行,妈妈的情绪犹如天气预报,影响着前进的速度和心情。妈妈情绪的稳定,更是家庭的保护伞,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我们在自己情绪上面下多少工夫,孩子就能拥有多么大的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