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之处不留声

54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今天木子浏览碎片信息的时候,连续两次都刷到了同样的话。查找之后,木子知道这是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里的一段原文。木子不禁细想:二十八年前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拿到现在来说,竟仍然契合某些事件,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悲哀吗?

      “老实”这一词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也总会听见有人常用这个词议论过,甚至身边就有符合这一特质的亲人、朋友、同事……

      木子查过字典,上网搜索过词汇,上面都清楚的写着,“忠厚诚实,安分守己”,这是最常用的释义。依次往后看,“愚笨的婉词”,有的时候也会用来表示不好的意思。不过,放在现在社会中,“老实”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活脱脱的“贬义词”,有的文章从高视角出发,宣扬简单粗暴的观点,一句“谁老实谁吃亏”的话不知让原本值得称赞的品德异化为根本就不想要听到这个词语用在自己身上。

      简简单单的形容词,怎么就变成这样唯恐避之不及了呢?除此之外,木子知道还有许多这样被污化的词语,人们病了吗?好像不是,大家的生活明明都在渐渐变好呀?到底是为什么呢?网络的缘故吗?有了网络看到的世界更宽广了,难道不是应该世界观更完善吗?

      木子翻来覆去的揣摩,想到自己也总被身边的同事和亲人说,“这孩子太老实了,傻着呢!不像别的女娃机灵。”人与人之间本就是不一样的个体,就像科学上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明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却总会听到那些嘈杂的声音,它们虽然不像利刃,会直插进胸膛,但是却像密密麻麻的尖子,深深的嵌进身体的各个缝隙。经历过之后,可能会在无数个场景中回想到这些话,仿佛历历在目。

      木子不赞同原生伴随一生的理论,她坚信人类的意志力比任何事物都坚硬,坦然面对才是跨过面前鸿沟的方法。

      被杂碎的词语影响到了心情,真的是一件很让人难过的事情。木子在尝试表达出来,就像现在,写出来的文字正好传达给屏幕前的你们。也许之后,会有更好的方式去保护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4 翻看以前的照片,木子忽然意识到,原来之前出门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进出小区门也不用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
    Serene夏秋声阅读 98评论 0 0
  • 41 木子和小朋结束了,或许在小朋那里还不算完整的结束。 因为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还是没能继续走下去。...
    Serene夏秋声阅读 90评论 0 0
  • 03 下午洗澡,木子在澡堂遇着一件莫名其妙的事。 木子拿着校园卡去一水龙头试水,水龙头旁正好站着一...
    Serene夏秋声阅读 256评论 0 0
  • 38 看了罗翔老师和余华老师的对话,受益匪浅。 接收到了一个新的观点,精神内耗或许并不是一个纯纯的贬义...
    Serene夏秋声阅读 120评论 0 0
  • 11 时隔两年,木子记起来了所有的事情,可以说是所有,仍然有部分事情是一个脑子记不住的。 谁都没有想到...
    Serene夏秋声阅读 14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