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妈妈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外婆主动提出要带上外公去老人院。
因为,两个老人还有自理能力,但是年纪都己经在90几岁以上了。
外婆担心日后,万一比外公走得早。
所以,她想主动先去住老人院,并带上外公。
因为外公非常固执,所以她希望可以去到公立的老人院,然后找一间双人房。
和外公就住在那边了。
然后,妈妈就以遵循他们的意愿为由,去街道办咨询了有关老人院申请的事情。
让我去帮他们去申请。
当妈妈向我倾诉时,我内心就开始了典型的情感触动。
先是感性,觉得外婆一辈子为大家付出了那么多,现在老人还为了不拖累儿女。
还想把外公带上,一起去老人院。我首先是感动,还有感叹。
但是,当我把感性的缰绳勒住之后, 我就发觉当中有很多转折很生硬的地方。
(1)为什么外婆会假设去老人院就可以让外公乖乖跟着她去呢?
(2)外婆为什么会知道老人院里面的情况呢?
(3)最后,她萌发这个想法的根本原因,真是只是因为外公么?
(4)如果真的是可以去?可以有两个人住一起么?
心中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
然后我在一个晚上了解了一下养老的市场,发现养老院的设定有如下的特性。
(1)偏僻,除了那些早己经落成的市区里面的养老院,大部分的养老院都在郊区,交通十分不方便。
这可以非常好理解,因为市区的地早就拨给了那些商业活动还有住宅,老人院等地只能落到郊区。
(2)僧多粥少,整个公立养老院的竞争非常激烈,除了那些远得不行的老人院有几十个床位,
其它的老人院,都是全部爆满。还有4600多人在轮候这些床位,仔细想想,等个床位可能都要个几年,
届时老人还在与否都不清楚了。
(3)养老院的定位,目前所有的养老院基本上性质就是以护理为主的,那些无法自理的生活,而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是主要的定位服务对象。而对比之后,我认为外公外婆其实都不是很符合这个定位。
假设外公外婆去了,会有以下几点可能落空的地方
(1)竞争激烈,根本不可能有双人房床位。
(2)有床位的就很远,儿女无法轻易到达,有什么问题都无法照顾。
(3)定位,服务的人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低素质的护工,他们的情感交互需求,很可能得不到满足。
所以,我认为背后一点还有信息缺失,这个问题并不能用轻易地老人院这个方向去解决。
于是,我又问了妈妈一些具体情况。
(1)为什么会萌生这些的念头?
因为,住的一层楼,只剩下了3个老人家,其它人都搬走了。
(2)外婆担心的究竟是什么?
外公之前有好几次突然晕倒了,还是靠没搬走的人来帮忙送去医院的,现在人搬走了,万一有事没有其它人帮心。
(3)为什么会没有人帮忙?
因为,舅舅不在家,大舅舅住太远,所以我妈就是经常要去帮忙。孙子辈的都很忙,也时间去陪护。
妈妈可以陪早上,但是晚上没有人去陪。所以,根本问题是,晚上没有人陪护,万一外公有事,或者她有事,
没有人可以帮忙。
我想,晚上没有可靠的人可以及时帮忙,才是她不安与恐惧的原因罢了。
去老人院这事情,根本只是她的一种情绪表达。
于是将事情和妈妈分析了一下,妈妈也终于明白了当中的重点,其实不在去哪家老人院。
而是,外婆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很明显,答案是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没有安全感!!!
而这些,他们三个子女从来都没有去讨论过,
比如,形成值班关系,这样可以大家都可以有时间休息。
比如,而孙子辈也可认在下班之后去商量一下,晚上在这里陪护休息。
这样,一下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老人还有自理能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情感陪护。
爸爸对我说了一句,虽然你有了女儿,但是外婆曾经带过你,就对你有恩情。
这些东西,无法假手于人,哪怕你有再忙的工作,再多的孩子。
你也要加入到晚上陪护当中去,守护他们,这就是你的责任。
我也很认同爸爸的话,也敦促了妈妈和他的兄弟们商量之后的处理和问题的本质。
大家都很乐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且都理解了自己其实都可能忽略了老人们的根本需求。
就是爱与付出还有陪伴。
每一个人都会老 ,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更重要的是一种陪伴,交互。
而现实生活,往往都逼得我们无暇思考问题的本质,共情别人的真实情感。
特别是老人,他们才是打从心底里面最想要安全感,又不懂向跨代传播真实内心想法的人。
作为年轻一辈,这既是恩情,也是责任,也是伦理,无人应该用忙碌做借口。
当你老人,我相信,你也同样期待如此,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