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从“时间管理”这个词的出现,你就能体会到人们对于时间有限和生命短暂的焦虑感。
1. 对时间的感知
包括我,大部分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没做多少事,怎么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没多大的成长和成就,几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时间都缺少了一种觉知。时间是抽象的,总是在缺少的时候才会引起人的重视,比如拖延症患者总在最后的deadline之前才能变得高效起来去完成工作。而对时间的把握、利用,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我们成为了怎么样的人以及以后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的同时,还比你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在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的焦虑感又上升了一度。
为了提升对时间的感知,我曾经将时间做了一周的记录,用一个叫“时间块”的APP,将自己的时间分割成每个半小时,只需要每天点几次,就能用不同的颜色记录不同的内容,比如工作用蓝色,拖延用红色,将它们记录在手机上。
第一天记录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因为我看到红色的时间块竟然占用了我大量时间,甚至在上班时间都有2个多小时被拖延了。时间被无价值地消耗掉,这些都是对生命的浪费,而在此之前,这样的日子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
在察觉到我在时间利用的低效之后,我自发地做出了调整,在一周之后,拖延时间就大大减少,这个过程没有任何痛苦,好像随着我对时间的感知,我潜意识里就根植了把握它的意识。原本这些不知道怎么消耗的时间,我用来花在学习上,感受到了自己一点点的变化。
所以,关于时间管理,如果你也有我之前的困惑,一个小建议就是:记录自己的时间,感知它的流逝,然后再逐步去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而不是定一个难以执行的计划,使自己充满压力和挫败感。
2.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拖延的时间减少之后,时间还是觉得不够用,怎么办呢?是不是有些必须做的事情上可以把时间可以被节约下来?
对此,我的建议是,生活上尽量简单。
扎克伯克之前晒出了他的衣柜,全是五十度灰。
而乔布斯也是千年不变的黑T恤+牛仔裤。
虽然说我们不一定要像扎克伯克和乔布斯一样,每天穿一样的衣服,但是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确实可以帮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生活需要断舍离,你的时间值得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另外一个方法:将日常的、简单的工作流程化。
这不仅仅是工作上,也包括生活上。
每月每周每日的例行工作,完全可以制定一套流程去完成,这样的好处是,你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消耗在这上面,不用再花时间去计划它。
每天早晚的洗漱和保养,其实就是一套固定的流程,那些你想要简化并固定下来的事情,或者你想坚持的事情,你都可以设计一套流程去完成它,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你能完成,并且高效,还有一条好处,在下一节将要讲到。
3. 时间双倍利用
在第二条中,已经被流程化的事情,你不需要再花费额外的脑力去完成它,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流程里加一些脑力活动了,比如:
我在早上起床后会先打开得到APP,选择一本书,时间大概是30分钟,开始听读,然后穿衣、洗漱、吃早餐,出门前我已经听完了一本书了。当然书可以换成别的,比如你关心的行业动态、新闻等。这段时间反正是要被消耗的,如果能实现双倍利用,那相当于是白赚的。
4. 整块的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
上一条中即使时间被双倍了,但是其实你并不能用它来做一些深层次的脑力活动,那些需要深度学习和思考的内容一定是你非常专注的情况下才能去进行的,比如解决技术难题、写技术方案、写代码、阅读专业书籍等。专注,并不是时时刻刻就能进入的一个状态,你有没有经历过为了设计一个算法以致完全觉知不到外界,阅读一本书感觉停不下来的状态。这种状态,有个词叫做“心流”,指的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碎片化的学习是完全无法让人进入这种状态的?我觉得这种状态是非常宝贵的,当你有拥有整段时间的时候,请好好珍惜它吧,让自己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中,千万不要将它碎片化,投身到信息的洪流中。
5. 碎片化的时间里才进行碎片化学习
其实碎片化学习,因人而异,像我,其实是没有多少碎片时间的,即使有,也是出于获取信息的目的。过度推崇碎片化学习,因为学习这些碎片化知识而去将自己的时间碎片化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只是个人的一点心得,其实目前时间管理做的并不是很好,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周末能留给孩子的时间也是极少。但是相比以前的自己,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起码我知道自己用这些时间来做了些什么,即将要去做什么。对于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着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