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清明”

                              (一)清明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年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大家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后,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以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早已离开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放声恸哭。后来,人们在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即吃冷饭,寒食节不动炊火)。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古代的“清明”习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外国人过不过“清明节”?

        外国人是不过中国的清明节的。不过外国有外国的“清明节”

        5月6日 是叙利亚的烈士节。当晚政府要员设宴款待烈士亲属。

        5月30日 是美国大多数州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8月份,日本农历七八月间有个盂兰节,机关、企业放假3天,城里人返回乡下祭扫先人墓地。

        9月1日 是突尼斯的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10月31日 是墨西哥的亡灵节(也译作万灵节),晚上人们穿着奇装异服,戴上祖辈相传的假面具,对着先人的亡灵又唱又跳。相传这源自印第安人的风俗。

        11月1日 是法国的万灵节。人们除祭扫先人陵墓,还到巴黎公社纪念碑献花。

                    (四)为何要过清明节?

        清明节主要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
    千年等候阅读 1,220评论 0 4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MU心阅读 1,162评论 0 16
  •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清明的诗句很多。其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为脍炙人口。阴雨纷纷,行人凄凄。清明节里...
    徐向明在简书阅读 2,540评论 6 15
  •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
    智悲德育阅读 3,612评论 2 4
  • 生活中总有一些万能的句子,比如说,“多喝热水“,不论你是感冒发烧,胃疼肚子疼,还是眼睛疼,总之多喝热水。 再比如,...
    夏达人阅读 854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