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图片|来自网络

在N多年前的小学教室里,室外大雪纷飞,室内孩子们穿着棉袄,双手在书桌上举着课本,老师一边拿着书本领读,一边用炉钩翻看着教室里的小火炉。稚嫩整齐的童声朗朗而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寒冷的冬天对春草的期待,对生命力的向往,也是一颗颗小童心里对弱小完胜的坚强解读,对草根也能被赋得高尚的不疑信念。

这首诗太容易被重复了,伴随着日出月落四季往复,晨起的鸡汤夜色的动荡,时空更迭里,我们把这首诗传递给另一个孩子。直到.......直到有一天,我们读到了完整的这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看到了全部,那么,这首诗歌颂的是野草的旺盛生命力吗?诗人白居易似乎是在通过对古原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借草取喻送别,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意味绵绵,愈加称赞。萋萋满别情,春风吹又生。这样美妙的创作,与之前直白的生命力理解,少了迂回曲折的味道和隐喻的创造力,活脱脱的丢了诗意意境。

传闻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提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诗者无意,译者有心,窥一斑而知全豹?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接受着偏差的认知导向。在求知阶段,如果仅以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无法共时情绪,无法理解内容,而作断章取义的普及,未免霸道。天分在个人,客观的提供全部知识内容是根本,找寻共识,好过复制共识。

说到以情喻草,是不是和李煜那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有不谋而合之美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