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与讽刺

封面设计:枫叶丰泽

本文系枫叶丰泽原创首发作品。请读者尊重作者的权益和辛苦,也请看重自己的人格与品德。

学生要按时到校学习,要准时回家吃饭熬通宵,要听老师的话,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不许对异性有好感,更不许爱上异性。

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规矩。如若做不到,就是约定俗成的坏学生,没有借口和理由。

成年后,人们也被诸多约定俗成束缚着手脚;同时被道貌岸然者说教着躲避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切身的感受。

这是对是错,因人而异吧。

只是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如果活得太像道理、规章制度或者口号,那真是太没意思了。

看过一个段子,大概意思是:两个小学生拾金不昧,将捡到的几千块钱还给了失主。

失主特别感动,于是给两个孩子买了一堆课外习题,价格不菲。这段子的题目是:“恩将仇报”。

虽然是个笑话,却也令人思考。

人活在世,确实有着不得不遵守的规则和道德底线。

可若所有事情,都按照世俗规定去执行,全然不理会自己的内心,于现在的我而言,这样的人生,过得不仅没意思,还很虚伪。

挑战人性的操作,本质上来说,就是以虚伪和假善来维持自身道貌岸然的品性。

当你面对一个美好的人或事时,不是想着如何呵护、欣赏和珍惜,反而站在所谓道德至高点去抨击、躲避、冷落又或伤害,这种违背人性的做法,姑且先不去探讨它是否恶毒残忍,但无论如何是无趣且没意思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长辈们说起“品质”这个词。

“这人品质不好,那人品质不错”,已成了他们评价别人的标准。

那时小,从没多想过“品质”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后来长大了,越发觉得,所谓“正派、正经、品质”之类的词,透着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说别人不正经、不正派的人,自己又正经、正派到哪里去呢?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抨击别人不道德、不高尚的人,自己若身临其境时,又能道德、高尚到什么地步呢?

有了自己的经历和阅历后,感悟也越发深刻且客观。一个人是应该有道德底线,是应该遵守公德,拥有良知。但这并不意味着,漠视否认所见的美好,才是正派正经的生灵。

很讨厌动辄就去评价别人是否正经正派,是否道德高尚的人。

这个世界是鲜活灵动的。既然如此,所有事情也就有着变化的可能。大千世界,就是由太多的美好所组成。不是说你拥有了所谓的美好,世间便不再存有美好。或者说,有,你也不能或不敢承认了。

今天你掐腰指责别人不道德不高尚,应该想想,也许某一天,你可能就是自己曾经居高临下、得意指责的人。

人生真长,以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来说,活到八十岁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算只活到七十岁,我还有三十年的路要走。

如果这三十年的日子,都要按照世俗规定的模样去过,都要遵循世俗定义的道德、正派、正经,这样的人生太可怕了,不要也罢。

活着不易,那就应该让它有趣且真实些吧。越来越发现,这里的人特别无趣,无论男女老中青少幼,活得都是那么虚假。

怕这怕那,压抑着自己,苛责着别人。似乎来世一遭,就是为了在上苍面前扮演不食人间烟火、无视美好珍贵、无欲无望也无善的封建卫道士。

这样的人生真无趣,把这样的人带到世间的父母,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余生几十年,希望我能过得有趣且真实。至少不会为了世俗规定的所谓正派正经,而漠视内心的美好。

否则,则是对自己良善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真爱的讽刺。

文 | 枫叶丰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