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于司汤达的生活与拿破仑反对欧洲君主联盟的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残余势力,反对封建复辟倒退,揭露封建专制社会。这便对《红与黑》三字的了解也有了帮助。
红与黑分别代表什么?在我看来或许有三对矛盾——红色的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那么黑就是王政复古时代的僧侣黑衣;红色象征着德瑞纳夫人的鲜血,黑象征着玛特尔的丧服;红代表着热血和革命,黑则代表着教会的阴谋。
小说的副标题是“1830年记事”既然是“1830年记事”,那1830年法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1830年法国人民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史称七月革命。1824年复辟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查理十世即位后,热衷于恢复被大革命摧毁的旧制度,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社会舆论也倒向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了压制不满情绪,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6日颁布了反动的七月敕令,封闭自由派报刊,解散议会,限制选举权等。7月27日,在综合工科学校学生领导下,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反对七月敕令。在巴黎筑起街垒,8万多群众参加了起义,前来镇压的8000名王室军队在遭到重创之后退却。29日起义者占领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查理十世逃往圣克鲁。8月2日查理十世宣布放弃王位,后被军队押解出境,逃往英国。在巴黎,由于参加起义的工人缺乏组织,共和派软弱无力,主张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控制了局面。7月31日众议院议员在大银行家拉斐德家中开会,决定把王位交给波旁家族旁支的一位成员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共和派曾予以反对,并且组织人民游行示威,但终未扭转局面。8月9日路易·菲力普在议会中加冕,宣誓效忠于“立宪宪章”。至此,统治法国240年的波旁王朝宣告终结,开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统治。
刚才说到他是一部政治小说,反映了1825年到1830年王政复辟后期法国社会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各个阶层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写出了王政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不幸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主题。而主人公于连则就是一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他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尽管他用尽各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却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便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世界妥协,最后选择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