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三) ——阅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作文,占了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面对这半壁江山,很多老师很多时候就只有望江山兴叹了,包括自己在内。

      这个学期接触了管建刚老师,仿佛找到了收复这半壁江山的希望。当我翻阅着《我的作文教学六讲》时,渐渐明白了这半壁江山是如何丢失的。

      要想收复失地,恢复江山,带兵的将军必须专业。作为作文老师,首先要懂作文之道。管老师说,判断老师懂不懂作文之道,有三大标准:第一,有没有作文知识系统?第二,有没有作文实验系统?第三,老师是否经常写作?符合一条,合格;符合两条,良好;符合三条,优秀。看到这句话,我情不自禁把自己代入进去。汗颜呐,我属于管老师说的“三无牌”作文教学,意思就是我还没有带兵收复语文作文这半壁江山的资格证。

    阅读这本书,我可以用大开眼界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就比如说管老师教学生如何使用对话里的提示语吧。在我的脑海里,提示语就干巴巴的记着三种情况:一种是提示语在前头,标点怎么用?二是提示语在中间,标点又怎么用?三是提示语在后面,标点又怎么用。现在想来,如果把我和管老师的学生放在一起,我可能(很有可能)干不赢那些小学生。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我一遇到提示语就只知道与标点符号相关,就仿佛原始人看到肉就只知道生吃,而不知煮,更不知红烧。

     在管老师这里,提示语的使用就讲了七种以上情况。第一种,提示语里有“逗号”,就是把“**说”这种简单的提示语变得更丰富一点,从句法上说,就多加几个状语成分。第二种情况是“反语”写好提示语。控制好提示语的风格,就可以控制整个句子的风格。比如:管老师走到一个同学跟前,凶巴巴地说:“你——好!”这里的“你好”,就是“你不好”的意思,这都是隐含在句子的意思。如何在提示语中表现呢,管老师这样修改:管老师咬着牙,从牙缝里蹦出两个恶狠狠的字:“你——好!”第三种情况是提示语在中间的写法。在中间的写法管老师又细分了五种使用情况。读到这些,我不得不叹服管老师的智慧,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坐在那儿细细咀嚼着提示语的妙用,其乐无穷,仿佛把曾经缺失的课补回来了。至于什么警惕“两头”提示语,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省略提示语这些细节,都是我们作文中常见又被忽略的重要东西。

    管老师说,语文不是任何一个老师都能教得了,它有它的专业性,专业语文老师就要用专业的知识把这些问题做专业解答,这就是语文老师和其它老师的区别度所在。由此看来,我还是个业余的。

    揣摩作文教学之道,管老师值得学习。为了自己尽管达标,就从经常写作开始吧!

2019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