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饭中途,妹妹溜下了饭桌去玩,她发现了晾在阳台上的雨伞,于是拿到沙发上去玩,哥哥见状也跑去参与,兄妹俩用沙发垫子把自己围了起来,然后把雨伞盖在上面,这样,俩娃就彻底隐藏了,躲在里面窃窃私语,玩得尽兴。被爸爸催促吃饭,哥哥提议要把饭端过去吃,因为碗里有汤,爸爸不同意,双方都不让步。我跟哥哥商量:“可以端过去吃,但是若是饭撒了,就必须回到桌上来吃。”哥哥爽快答应了。每吃一口主动跟我汇报一声“妈妈看,没有撒”。奇怪的是,兄妹俩这样吃饭变得高效,吃完了还加多一碗,饭也没有撒。
事实: 兄妹俩在伞下吃饭。
感受: 好奇,有趣,喜欢,谨慎
背后的需求: 提议得到满足
我的想法: 有条件满足孩子可以化解矛盾,双赢,甚至是惊喜。
2. 妹妹在玩耍时,不小心打到我的脖子,我条件反射地大叫了一声“哎呀”,语气中带着不耐烦。妹妹像是瞬时被雷劈到,捂住双眼,生闷气了,我去拉她,她甩开我,跑去床边,埋头抽搐,再去拉她,她边打手边喊“不要妈妈”,眼泪就掉下来,哇的哭了。我意识到她没有正确解读大人的反应,附身轻声解释:“宝贝,妈妈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你,你刚刚不小心打疼妈妈,妈妈只是条件反射地叫出声了,妈妈跟你道歉,你帮妈妈吹吹,妈妈就不会疼了,好吗?”妹妹听懂了,不再抵触我,她帮我吹吹脖子,心情马上变好了。
事实: 妹妹因为妈妈的条件反射抵触妈妈
感受: 委屈,生气,平复
背后的需求: 妈妈不要凶我。
我的想法: 昨天刚刚学习的帮助孩子解读大人的行为有落地练习,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