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穿越近3000年而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距离现在将近3000年了呢。
《诗经》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学的起点。甲骨文主要功能是占卜和记录事件用的。《诗经》脱离了占卜和记事的束缚,开始了以诗言志以文抒情,是中国文学的真正开端。
《诗经》或称《诗三百》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的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
近代学者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颂》有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讲座花絮
讲座现场,赵老师讲得很认真。一方面《诗经》穿越近3000年而来,另一方面涉及到很多文学、艺术的相对专业的术语。
赵老师讲到风、雅、颂,赋、比、兴,讲到《毛诗序》中,诗的作用和意义。
讲到《论语》中,孔子认为读《诗经》的用处。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还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中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诗》是“艺”的一种形式,是不同的人共处、连接的一种途径。
古代的诗,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记得吗?“忽闻岸上踏歌声”。
讲座中,赵老师提到《中国诗词大会》,讲到这档节目对民众的影响,讲到从小学诗的益处。
这一讲,讲了《诗经》的外围,下一讲,将具体到《诗经》中的名篇赏析。
如果你对《诗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你在家自己没有研读《诗经》的心境和氛围,如果你对《诗经》对我们今天语言、文字、生活形态的影响感兴趣,如果……
那么,你可以选择5月13日,来一起品读《诗经》。
下讲预告
时间:5月13日下午14:40~16:50
地点:光大银行五一路支行二楼会议室
内容:第十八讲 《诗经》——现实主义诗歌之源(下)
主讲:赵宇暹老师
适合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半天时间的你
篇外
你对我们的讲座有建议,或者对讲座中讲到的某个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与我们互动,我们很希望这是一个共创、共享的学习成长平台。
你可以点开“简书”,在文末写评论,可以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写评论。
欢迎你,一起学习、传承、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