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摆汤面      文/关中女子

      家乡的中楼始建于明朝,已经有将近四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按西安中楼的样子建的,只是小了一点,其他部件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位于县城四关四街的中心,也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为中楼。这些年政府特别重视文物保护,虽然年复一年风吹雨淋,但她还是那么熠熠生辉的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我们鄠邑区这几年的飞速变化。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要从她的身边路过,在我眼里最美的中楼就是在月光,灯光映射下的样子,柔和细腻,威武高耸,就像是一枚定海神针,就像是一个标志,深深的矗立在那里。在我们户县人的心中,除了钟楼这个印在脑海里标志,剩下的可能就是我们的文庙和有着六几百年树龄的古槐广场,大肉辣子疙瘩当然还少不了户县摆汤面的香味,那是飘过一阵又一阵。


      在我们户县(现在的鄠邑区),一碗臊子面可以说就把所有的人情风味都承载了进去,孩子满月,新婚嫁娶,老人过世,乔迁新居,过节待客都少不了一碗“酸,辣,薄,煎,汪”的臊子面。我们户县臊子面“灵魂”是爛的肉臊子。爛臊子的肉不能太素,肥肉还要相对多一点,这也是为啥“汤汪”的关键。铁锅烧热,先把肥肉倒入锅内,小火煸油,我们户县人也把这一步叫“出油”,这可是个技术活,掌握火候是关键,火大了肉焦粘锅,一定要小火慢煸,肥肉里的油慢慢的渗出来,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判断出油是否成功,有几个标准,首先出的油必须是清亮的,肥肉块必须承透明状,这才算是完成了做肉臊子的第一步;第二步那就是我们户县人最爱闻得汆醋肉香。肥肉出油后,倒入瘦肉,排骨,仍然重复前面的步骤,小火慢煸,油出清亮,倒上半碗户县香醋,胳膊抬高,提高拉细缓慢地将香醋倒入锅中,这个时候厨房里,院子里,十里之内,瞬间就是醋窜肉香,余香绕梁,再依次下入葱姜大料,调味调色,肉烂即可出锅。有了调底味儿的肉臊子,就可以加汤放菜了,把事先炒好的西红柿,切好的油炸豆腐,黄瓜木耳,葱花韭菜,油泼辣子,一锅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的臊子汤就算是烩好了。


      一碗上等的臊子面除了一锅好汤,还少不了薄,爙,筋,光的面条。摆汤面的面条手擀最好,当年新下来的麦子,去壳磨面,加碱和面,揉光醒到。长擀杖擀面,出力要均匀,面要擀光擀圆,正所谓“薄如铜钱,宽如韭叶”。面熟浇汤,红绿相间,味酸色艳,用筷子挑起面条面条在碗里摆上一摆,瞬间入味,真真是“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叠丝线,吃到口里嚼不断,咽到肚里香半年”。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城一味,一味一食,还不快坐上来鄠邑的绿皮小火车,咥一碗酸辣鲜香的臊子面!

    (作者简介:刘  娟,笔名:关中女子,鄠邑区作家协会会员,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乡土文学创作,其作品《搅团》、《一把雨伞》、《烧炕》等在《金鄠视野》发表,《香椿芽儿》发表于学习强国三秦文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王宁子 户县软面也叫biangbiang面,是关中八大怪之一。户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冬季干旱少雨适合冬小麦生长...
    王宁子阅读 3,777评论 45 28
  • 瓜女子(搞笑户县方言轻喜剧 ) 【瓜女子】提示:在陕西西安方言中,瓜,代表憨厚或者小的可爱的意思。瓜女子,也就是说...
    邓文伟阅读 4,510评论 0 3
  • 一说起过会,就是我们关中道人最值得怀念的日子。在我的记忆里,这会分三种,一是忙罢会,一是庙会,还有就是赶集...
    微雨白莲阅读 1,908评论 0 1
  • 自从我开始用关中女子这个笔名开始,就不停的有人问我,为啥叫这个名字,为啥不取个含蓄一点的名字。感觉有点绕口但...
    微雨白莲阅读 2,425评论 1 4
  • 麦黄六月,不光是庄户人家一年中最忙的时节,把操心了一冬的麦子,顺顺当当的收割回家,颗粒归仓,更是庄户人家...
    微雨白莲阅读 3,59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