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四期|从无到有写小说·第三课

理事会读写营第四期

主讲:冬天开的猫


人物与对话

先前提到过不论我们有没有写大纲的习惯,在动笔之前都要先对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明确的定位不一定是交代出他的身高体重或是外貌长相,更重要的是要突显出人物的特性。日常中有的人一出场就是焦点,有些人可能见了面好几次都不一定能够记得。小说也是一样的,小说里会有突出的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个性或是有辩识度的表达,才能够在小说中担任主要的角色。他不需要像英雄那样拯救世界,也不需要非得在小说中有所作为。但是既然小说的主题是人,我们就必须要在他身上写出亮点。

这个亮点如果不是他的行为,那就要是他的对话生动性,还有他说的内容合不合乎逻辑,先不论主题是什么,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是能够让剧情变得曲折动人的关键条件,他决定了这个主题能不能够说服读者,能不能带起读者的阅读情绪,能不能撑起整篇故事的情节。因为小说是由角色来演,如果角色演的不好,小说的主题就不明显,观众看了还会打瞌睡。环境跟角色,至少要有一样东西是会动的,这个动是人物自己动,而不是我们来帮他动。

主要的作业问题,表现出来的都是作者在帮角色想,在帮他们表达,而不是让角色自己说话自己思考。不只是你们,我最近回头看自己一开始写的小说,主要的问题也是一样,但是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写小说,对自己写的内容一定会没有信心啊,在写的时候害怕自己表达得不够清楚,所以会想去帮他解释,或是为一段对话写很多旁白,可是要记得哦,角色是小说里的演员,而作者只是导演跟编剧,我们不能够介入他们的活动,只能挑选适合的人物,让他们自己去演。也就是说只要人物塑造得够好,作者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读者也能沉浸在里面。

想要让角色变得有生命,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想象他真的是有生命,是一个活生生的在我们周围就会看到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说话方式,口头禅,还有说话的时候会有的行为动作,如果只凭想象力去塑造一个角色,那能体现出来的动作跟语气就会有限,灵感也会很容易枯楬,要编很难,所以我们一样从日常生活中去找。

我们都有同事、有朋友、有长辈,小说中想要写到的身份、年纪、性别、个性,在我们的周围总会出现一两个,一个人物套用一个周围的人,观察他讲话时的动作、口头禅、他的穿着习惯,想象如果是这句话由他来说的时候,他会怎么表达,在说的时候又会有什么动作出来,甚至你请他说一遍都行,这样可以避免小说里所有的人物只有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是作者的表达方式,就算只是一句对不起,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会一样啊,要让读者感觉这是角色在说话,而不是作者在说话。

这样子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掉我们在写到与自己不同性别、或是跟本身落差很大的角色时会产生的别扭和虚假感。我们已经觉得他这样的动作和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在我们面前他们就是这样在说话,一旦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我们就能写得自然,而不会想要去做解释。

✖“你是认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又冲他问了一次。

○“天啊!你该不会是认真的吧?”(她很惊讶地说。)

○“天啊!我说你该不会是认真的吧?拜托……拜托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她走向前用力抓起他的袖子,一手捂着嘴巴。)

第一个是一句一般的对话,后面作者特别去说明了这句对话产生的原因,因为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所以她又问了一遍,这种写法就是作者在替角色说话,当这种写法一出来的时候,读的人就容易代入不进去了,她是基于什么想法而去问出这样的问题,在前面的情节肯定已经说到了,所以才会有后面的这段对话嘛,如果前面描写得足够清楚,作者就不应该再去帮她解释一遍,只需要用动作去表示出来或是用说话的语气去体现,只要语气表现到位,后面就算动作不详细描写都没有关系。

这篇作业中每一句人物对话都能看出不同的腔调和特色,在对话体现上已经是完成得很好了,要注意的是段落中还的形容词还是有点多了。一定要记得的是不论我们想要表达什么,尽量行为来替代。闷闷的、嫌弃的、弱弱的、或是同情等,这些都需要适当的行为描写,而不是一大段只用形容词带过。还有“像做错事的孩子”这句就是一个揣测跟比喻性的用词,“很像什么”“像是什么”这是个想法,而不是一个演法。究竟是谁看他像呢?如果这篇不是第一人称视角,这个很像就不代表任何人,只能说是作者在介入读者的立场。

我们先加强对话本身,再去修改对话后面揣测跟比喻的多余性,这个比喻的多余不只是会出现在对话前后,陆续我会再针对内容当中会有的错误用法来做一些说明,这一堂先说说人物跟对话。女生用女生的语气,男生用男生的,女生可以适量加进一些情绪性的助词,把句子拉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配合她的个性,啰啰嗦嗦讲一大串无关紧要的内容都没有问题,男人说话比较阳刚,句子较短,主要还是看你设定进去的人物风格去做调整,我们投入进去的那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表现,那就让他怎么表现。只要表现,不要做揣测或是说明。

至于人物外表就和环境一样,写出来是为了烘托跟陪衬,可以提到,但不一定要写到很明确,如果他的外表与他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连的话就可以试着往细节写,例如说他是一个驼子,驼子的身份会带出这篇文章的主题,那就可以多写一些驼子的形象,他有多驼,在他面前的人能不能从他弯下去的角度看出他头顶有没有秃,如此一来就加深了人物在读者眼中的印象。

每个人对于帅或是美的定义都不太一样,如果我们写了女主角是一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女人,但是读的人他偏偏喜欢单凤眼,而且个子娇小的女生,这篇文章就已经打动不了他了,关于漂亮的描写,我们就可以选择用她走在路上能够吸引多少人的程度去取代,至于长相就让读者自己去想就可以了。因为小说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不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是一样,我们只要写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给读者,因为作者是永远满足不了读者的全方位需求的,所以不妨留一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加上想要的内容会更好。

如果想要突显人物的完整性,我们就从他说话的语气声调还有他的习惯动作去体现,尽量避免把他的外表巨细靡遗都写出来。在对话之后的描写中也许会需要用到一些人物的动作或手势,比较简单的方式除了身边的人之外,也可以随机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照下来。想不到用什么去做描写的时候,就翻这些我们搜集到的素材去看去连想,去描写他的服装风格,或是他身上特有的标志或胎记。

对话方面除了前面说的,一个角色套用一种对话思维和习惯之外,和环境一样多余的东西不要有,适时的刻画人物是一种画面感的加强,但太多的话就会是阅读上的负担。因为我们是在写短篇,对于短篇来说最重要的是主题,它不像长篇可能里面每个角色都会发生他们各自不同的主题,或是一本书里面有好几个主题同时在进行。短篇比较单纯,一般就是一篇一个主要的核心,我们哪怕多说一句对白或是多提一次角色的长相都会造成读者的疲劳。

如果我问你“喝什么”,你回我“喝咖啡”,或是我跟你说了“再见”,你下面又回了一句“再见”,那对读者来说就是多余的对话。我们可以直接写俩人互相说了再见,或是俩人很快点完了餐,把这些对话省略掉只说出与主题有关、或是能体现出人物态度对话,如此才有助于推进情节同时也能为读者补充对人物的印象,推进情节的方法就能从对话与对话后的描写去进行。

有些人会卡在对话一直写,但是故事迟迟没有进展,这是因为在对话的同时没有让情节继续往前进,我们人都应该是边说话,边做事,由对话和行为之中去把一篇小说写完,而不是一直停在原地讲话。这篇作业很明显就是一边说话,一边推进情节的范例,在对话后面不做任何解释,而是直接写出讲完话后又做了什么事情,做的这件事不仅能同时呈现角色当下的心态,在几句对话结束之后,情节也顺势到达下一个阶段。推进不只是让情节往下一个镜头去带,还能在对话当中对事件或人物慢慢做出交代。

不靠作者来解释,靠对话来呈现,就是最标准的对话推进情节的方法,一段对话带出一件事情,让每一件事都从对话当中去展开,去解决,而不是作者用旁白的方式去把事件解释出来。上面的例子,两个人的对话中间已经对读者交代了一些事情,其中包括主角平常在做的工作,主角的个性,主角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在结束了对话之后,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既然说的是情节的推进,那对话的内容就需要是一次只给一点点,这样情节才能跟着对话一次推进一点点,将内容慢慢补充完整。

要留意的是即使说出了一件事情的真相,也要再给出另一件事情的悬念,因为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每一段对话中都给自己留一点后面的路,这样我们后面才有东西可以写,也有助于更多情节的发展还有留给读者的脑补空间,刚才提到的外表不要一次说完也是一样,可以顺着情节做补充,这句话说完她摸了摸耳朵上的银色耳环,下句话说完她伸手把及腰的长发扎起来,再下一句她努力压住被风吹得飘散的绿色长裙,把人物的形象顺着情节慢慢遞进,活化角色在读者心目中的样子。而不是直白地介绍说她有着长长的头发,戴着银色的耳环,还穿了一袭绿色的长裙。

还有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我理解很多作者会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观念告诉读者,但真的没有人会那么文邹邹地说话,尤其可能只是一部青春校园的爱情故事,十几岁的主角却能说出一大堆的爱情哲理,在初恋的时候就对恋爱有了许许多多的看法还有启发,甚至有的还怕读者看不到,把字体也加粗了,如果真的忍不住想要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可以穿插在对话以外的内容当中,写的时候去想一下,你认识的人会这样跟你说话吗?请把你们的人生哲理写在以后的回忆录当中,或是开一篇自述式的散文,在小说里我们不要试图操控一个角色来讲出自己的思想。

读者想看的是小说,不是道德经也不是你的人生观。我们的任务把情节完整地写出来,角色的对谈要自然,要符合正常的交流语境,不能多余啰嗦,那读者对于你写的内容就一定会有各自的领悟。因为说真的,读者不是你的父母或是子女,他们完全不在乎你的人生观是什么,请试着用生动有趣而且自然的方式体现出来,你或是你揣摩的这些人,平常是怎么说话的,就让角色怎么说话,要聊天就好好聊,还有很常见的是主角已经快要死了,还能讲出两大段遗言说出一生的回忆还有忏悔,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什么身份的人用什么身份说话,什么年纪的人用什么态度说话,一刻意矫情作者就会很难,因为要想那么多道理出来,还要讲得流畅,读者也会很难,你的思想可能不是他们的思想,他们还得配合你的思想去整理他们的思想,你说的越多,他们能感受到的只会越少,因为小说就是这样,小说不是教科书,作者也没有资格去教导读者应该怎么做人,或是应该怎么去爱。这也是写对话的时候特别需要去避开的地方。

看看自己的对话,有没有具备下面这几种条件,如果只是为了对话而对话,那就是不必要的内容,可以做出删减,换成对主题更有帮助的对话来表现。

●推进情节:

“听说东大门有个商场失火了,里面还有六十多个人在等待救援,你妈是不是今天也去了那里?”

●体现人物特性:

“这些人真的是该死!我做了那么多,难道不值得分到一点好处吗?”

●留下一个悬念:

“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她全身上下沾满了鲜血。”

●对话背后的连想力:

“我这一生除了遇见你以外,过得都算是完美了。”

第一人称

先说说第一人称视角,一开始我不建议在同性别层面都还没有拿捏好的时候,去用不同性别的角度来写出第一人称视角,除非你自认很懂得拿捏异性心里,对话的部分可以用上面说的方式去揣摩身边一位异性,套用他的行动跟语言,但如果整篇都用你不熟悉的性别视角来代入的话,就会显得生硬,除非你知道女生在被抛弃的时候会做哪些事情,或很清楚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是如何变得歇斯底里……这些需要靠写作之余的观察和本身的细腻度来做呈现,一开始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主要的视角就先从顺手的写起,这是我的建议。当然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那也可以顺利地避开此类问题。

第一人称的好处之一是作者可以透过主人称的角色,去表达自己看到这件事情的想法,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好像”,我看到他好像很难过,或是“感觉”,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要凉了,如果有习惯去为角色心态做出说明的人,就比较适合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直接说明的方式让读者知道角色当下的情绪和想法。但是这种一边演绎一边说明的写法本身就不讨喜,只是为了让句子看上去更符合逻辑,如果说明和感受写得多了就会起到反效果,变成全篇的叙述。

容易让读者身临其境才是第一人称最主要的优势,但是大多数刚开始写作的人,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表述事件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够体现身临其境,让读者有代入感的这项优势。既然选择了第一人称,那就是所有的五感体验都可以将他们呈现出来,因为我亲自去摸了,去听到去看到了,所以才更应该要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读我的人,这种感受并不是直接写出我感受到了什么,而是用感官的描写能力去做表达。

✖我感觉桌子很冰凉。

○当我的手一触到这张桌子,一股冰凉随即从指尖传到了头顶。

因为这是第一人称视角,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由去描写一件物品或是事情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冲击,让读者自然去感受去想象,而不是直接说出来我感受到了什么。这和环境的描写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与其去下一个总结,不如去做描写,将句子和画面写活。第一人称是一个限知视角,全文只能写出我看到和我知道的事情,不能够去揣测别人心里的想法或是看到视线以外事情发生的过程。

✖我看到一对情侣在路边吵架,女生很难过地抬起头,她觉得天都要塌了。

这种写法也是许多第一人称常常会犯到的错误,视角是我,并不是那个女生,我自然就不能肯定她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难过,也不会知道她的感受是什么,第一视角的责任是以我的角度来描写事情的经过,对于别人发生的事情那就变成了旁知视角,只能做出难过的行为描写,让读者去决定她是否正在难过,而不是代替女生说出她的感受,这种写法很容易写着写着就从第一视角偏移到了上帝视角,后面不自觉就开始去替这个女生表达她更多的想法,最后又跳回来回到了我的视角,如果有这种习惯的话,建议一开始就不要使用第一人称去做表达。

○我看到一对情侣在路边吵架,女生“看上去”很难过,她抬头看着天上,“似乎是觉得”天就快要塌下来了。

在同样的情境和人称之下,有的人就会使用第二种说明写法,我用我的想法去替女生做了说明,视角一样是我,用的是不确定的表达,而不是直接介入女生的感官,这种写法并没有错,但是写多了就会像前面说的,整篇都是以我的感受来表述事件,而不是说出事件发生的经过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我看到一对情侣在路边吵架,女生最后抬头望着天空,咬着嘴唇不再回应男生对她的指责,随着她抽动的肩膀掉下来的,是她囤积在眼眶许久的泪水。

比较恰当是第三种写法,只写事,不写感受,因为我是事件的旁观者,我只能告诉读者事情进展的过程是这样的,我眼前的画面是这样,让读者去凭着我看到的画面,想象女生此刻的心情是如何,我们不要代替角色去说话,也不要代替读者去想象。因为这篇小说是角色的,是读者的,当我们写完它的时候,其实它就已经不是我们的了。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是一个掌镜的视角,优势是比较可以知道事情全面的经过,所有角色发生的事,在哪里说过的哪些话都可以写出来,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移动的镜头,既然这种写法能够让读者看出更多的事情,那作者本身的思想就更不需要在里面多加说明,因为到处都是可以体现出主题的描写。第三人称的缺点是因为与人物离得比较远,读者对于现场的感受能力就不会太强烈,只能像看电影一样,凭借着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去补足想象的空间。

但也就是因为读者只能凭动作行为去想象,所以第三人称很适合留下一些悬念还有伏笔,毕竟镜头的切换时间是由掌镜的人决定的,哪一句话要在哪里点到为止,哪一个过程先不交代明白,直接切到下一个画面,这些都是写的人说了算。所以一些惊悚、探案之类的题材,很适合用第三人称去做描写,我们可以用画面带出各种立场,全方位去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在每一个角度当中留下一个伏笔,最终总结出事情的真相,在描写的过程中几乎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同样要用行为去取代比喻或感受,留给读者在看到这些画面时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第一人称重视的是临场感,那第三人称重视的就是悬念和留白的运用。在餐厅当中一个男人跟着一个女人去了洗手间,那去洗手间之后会做什么事情就可以靠作者去决定要不要写出来,写出来就是了就是个过程,没写出来,就是个悬念,而开头写了进洗手间,后来切换到其它桌的客人,结尾再讲出俩人在洗手间里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个伏笔。自由切换画面和结构,是第三人称叙述中很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这边,而不要一直想着要解释每一个人物的感受还有想法。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也是一个限知视角,介于第一和第三人称之间,但他不会有第一人称直接的感受,也不会有第三人称的全知性。第二人称有两种叙述手法,第一种是由我在“你”所发生的事情中所产生了共情,也可以叫做移情。就是视角其实是有一个我的,这个我和你必须是很亲近,而且有连带关系的人,事件是发生在你的身上,而我因为离你很近,所以能够体会到你的感受,然后用我看着你的视角替你表达出来。

其实共情类的第二人称,要说是第一人称也不为过,因为主视角其实还是“我”,但是情绪上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他不是描写第一人称的“自身情感”,也不是描写第三人称的“同情情感”,而是描写第二人称的“移情情感”。同情是一种想象,想象他很可怜,想象他很难过,而移情则是将他的感受完整转移到我身上,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挚友,你失去如同我失去,你感受如同我感受,但是我又比你还要更自由,在这篇小说中我不用去帮你解决问题,我只需要在旁边看着你,用从你那里共情到的情绪说出你的故事就好。

而在文章当中或是文章最后让“我”出来,可以再进一步缩短小说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是透过“我”来与主要人物有了共情性,许多人写散文的时候会用第二人称,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个人称用在小说当中,因为小说重在描写事情,而不是写出情绪,但是用你同样可以描写事情,只要描写出我看到你所正在做的事情就好,就像第三人称一样简单,而且还能把自身的感受描写得比第三人称还要具有合理性,因为第三人称是镜头,镜头无法共情,但是第二人称是一个跟主角很接近的人,这个时候去形容主角的感受就比较符合逻辑。

另外一种第二人称的写法是全文没有“我”的出现,视线的范围跟第一人称其实是一样的,当这种第二人称写完之后,我们如果把全篇的“你”,取代成“我”或是“他”,会发现结构和逻辑都和本来的并不矛盾。这种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作者过度代入,在情感的叙述上相对克制,毕竟不是主人称写法,所有的感受和情绪的表达都不应该要有,看上去的内容不仅足够靠近人物,但又不是非常矫情,在阅读上可以近距离看到主角发生的事情、陷入的冲突,像是身临其境,但是又有一点安全距离,对于情緖上的留白程度可以有所提升和帮助。

第二人称可能听起来会比较不好理解,比较抽象,其实第一种就是加重角色情绪的描写,让情绪合理化,第二种就是克制住角色的情绪,避免作者代入太多私人感情。听上去这两种体现出来是相反的情境,但其实都是对于情绪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先对情绪的收敛和揣摩处理得当,如此才能去放大读者的情绪。通常我在第二人称的选择上,大都是一个极度消极或是灰暗的主题才会做为使用,一方面想让读者有共情,另一方面又不想要自己过度投入的情况下,第二人称就会是一个很好选择,也是我在诠释悲剧主题时比较喜欢使用的手法。

第一人称:当我触碰到高宇因长久锻炼而青筋突起的手背时,整个人像触电一般不由地颤抖。(可代入主观感受,感官为主,感想为辅)

第二人称:当你的手碰到高宇的那一刻开始,你对他的一切就再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以旁观者的角度却能与主角有着类似的共鸣,但无法有感官上的知觉)

第三人称:当她的手一碰到高宇时,原本黯淡的眼神突然有了光彩,尖锐高亢的嗓音也瞬间变得轻柔温和。(只形容镜头所看到的行为,用行为去描写,不介入角色感受)

如果我们想要表达自身的经历和立场,使用第一人称,用视野中的画面代替内心所想,注意五感的描写,对于不熟悉的视角不要冒险。如果我们想要体现出一个人物的悲剧和冲击,使用第二人称,可以移情还有适当的感受立场,但也要适当收敛情绪。如果我们的主题是要表达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的经过,使用第三人称,适当埋下伏笔和悬念,内容要避免与角色共情。有的人会想要第三视角的全知性,又想要去拉近和读者的距离,那也可以试着用视角切换的结构。

这段用第三人称讲述事件,下一段用主人称去说明自己当时发生的过程,用来一层一层提升读者对于事情的理解程度,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平均分配在文章当中,要慢慢遞进,慢慢引导的,或是上半部用第三人称,下半部用第一人称,不适合的是全文都用第一人称视角,最后面不知道怎么讲出真相的时候,就突然改用上帝世界,去说明前面其他人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子的结构就会行成割裂,或是像断崖一样,事情突然间就水落石出了,中间没有任何铺垫,甚至还会觉得这是两个故事并在一起的感觉。

结构的问题要讲三天三夜其实都讲不完,而且永远都会有新的结构新的写法出来,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在追求结构上的创新,而视角本身就是做为创新结构很好的实验方法,可以每一段不同视角,甚至每一个角色不同视角,五个人物带出五种主人称视角那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能不能一边带出不同视角一边推进情节,让这些视角产生延续性和连动性,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变成各说各话,而不同视角的使用也是可以在同一段里面做融合的。

他拉着小美逐渐无力的双手,身体颤抖,为什么你要这么快就离开我,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我拜托你快起来吧。

原本用的是第三人称,在这段描写中转换成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这是常见到用视角的切换来拉近读者距离的方法,适时的转换镜头视角也是一种手法。还可以参考看电影的时候,从原本的画面中切换到主角在回忆或是想象的画面,但是我们可以直接做转换,并不需要去强调这是他的回忆或是内心活动,让读者能够从视角的转换就得知现在的情境不是处在现实的状况当中,并且可以更深一层贴近人物的感受,当视角回到了原本的视角,就代表人物从回忆里面回到了现实。

如果对于视角转换还不够自然和熟悉,建议刚开始还是统一使用一种视角做描写。如果用的是第三人称,就以镜头去写事情,避免深入角色的内心活动。如果用的拟人化的视角,那对于视角本身的限制就要更注意,如果我是一只狗的角度,就要按照狗的生活逻辑还有视野限制去做描写,不能用人的思维模式去代入狗的视角。

这周的作业是用现在的内容为人物加进冲突或是阻碍,至于要不要立刻去化解冲突就让你们决定。还有用目前学习到的思维去加强人物的生动性和情境感,如果没有能够延续下来的文章,就写一个冲突片段,这个片段需要有前面的铺陈,以此才能看得出冲突的强烈感。提醒一下大家,冲突的强烈感不一定要是轰轰烈烈,冲突也可以是安安静静,内容艳阳高照,但是读者都能看出暴风雨要来了,或是暴风雨已经在无声中过去了。

原文:《海之恋》——污流

上面是一段冲突性情节的范例,引起意外的铺垫也能看做是让这起冲突会发生的原因,这在前文中可能已经埋下了伏笔,冲突便是在这件事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不可预期的意外,以及这个阻碍之下的心态。一样的,用你们现有的思维去写,下周我会再针对作业中主要的冲突问题,还有比喻和揣测性的问题提出来做说明,以此提高小说中的可信度跟生动性。


🍑【课后习作】
本课时作业截止时间2023-7-2923:59。在评论区用学号开头提交,如:【0400】习作或者习作链接。本课时作业完成方可参评满勤奖。

这周的作业给大家几种选择,一种是先前的作业所铺垫下来产生的冲突片段,一种是你认为的任何冲突,如果想不到要写什么冲突,就写一段关于爱情的冲突,要注意冲突的强烈感,强烈感不一定要是轰轰烈烈,强烈也可以是安安静静,内容艳阳高照,但是读者都能看出暴风雨要来了,或是暴风雨已经在无声中过去了。对比性越强的冲突主题,那冲突感才会越强烈感,例如:生与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