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能想什么?无非是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孩子 正是我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被动来到这个世界。难道有谁问过孩子的意愿吗?我们有生育能力,但不代表有教育能力,而原生家庭的教育几乎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一个国家所有的父母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下一代,决定了国家的未来。但父母这么重要的岗位竟然不需要学习,有生育能力就能上岗。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在教孩子成长,其实孩子能教会我们更多。大多数父母自己就是孩子,本质上就是两个大孩子生了一个小孩子,三个孩子过家家。我们以为自己一直在付出,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同事的孩子上补习班,我们的孩子也要上,同时买了一个包,我们也必须买。这两件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从来都在负担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就像当初为了满足大人才被送来这个世界,只要孩子反抗我们就会说我都是为你好,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吗?我们该如何定义什么是好?如果孩子想要的好和我们想要的好不一样,那么到底哪个好才是好?有标准吗?这是他的人生,你非要让他成为你的翻版,是家里有王位要继承吗?孩子不是失败者实现梦想的彩票,也不是自己大号练废之后重开的小号。就算你们想要的好一样,你又该怎么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不参杂情绪,让你想的 你表达的和孩子理解的保持一致性,一个价值观问题,一个沟通问题。就是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问题,而这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认知问题,跟孩子无关。我们总是喜欢强调动机的正确性,却总是忽略方法的合理性,导致结果背道而驰。很多时候,父母的爱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不健康的原生家庭能把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生吞活泼,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了跳楼的学霸,却看不到更多表面光鲜 内心满是创伤的孩子,他们懂事之后,需要消耗大量的心力和时间去消化代谢掉原生家庭对他们身体里的负能量。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不代表父母也是伟大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成为孩子一生的榜样,一种是让孩子知道永远永远不要活成他们那样。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会产生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重复上一辈的观念和问题,另一个极端是竭力避免上一辈的观念和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遭到家暴,长大以后可能就会经常对孩子和妻子大打出手。成为施暴者,因为他就是这么长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不对孩子动手,特别惯孩子,不想让自己受过的苦在孩子身上重现。这两种极端都会影响你的再生家庭,而你的再生家庭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就是原生家庭对再生家庭的影响,代际传承。什么样的孩子能破局呢?叛逆的孩子,在父母认知很高的家庭里,乖巧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因为父母的意见和方法大多是对的,性格叛逆的孩子容易走上歧途,而在父母认知不足的家庭里正好相反,乖巧听话的孩子往往没什么出息,因为父母的意见大多是错的,反而是性格叛逆的孩子才有可能破局。这种叛逆不是指打架逃学,而是有主见,有独立的想法,敢于质疑大人们口中那些老话。这样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要小一些,更有机会打破这种代际传承。我们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绝不是为了将所有的错都甩给父母,不是为了给失败者一个毫无意义的心理安慰,而是为了找出这些影响,剔除这些影响,避免让下一代继续受到影响。莫言讲过一段往事,小时候他跟他母亲一起去拾麦穗,结果母亲被看守人员打了一巴掌。很多年之后,他和母亲又碰见了这个人,这个人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阻,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跟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你父亲当年骑着二八大杠,后座的幸福可比你今天奔驰副驾上的幸福要纯粹的多,但你的出生改变了这一切,让一个孩子成了父亲。转眼过去,你三十而立,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剥离掉父母这个伟大的角色,他们跟我们没有区别。当你某天突然在孩子的家长会上理解了父母当时的处境,接触了他们的认知局限性,原谅了他们的某些过错,你也就饶恕了过去的那个自己。当你不再去抱怨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幸,当你明白自己性格中那些负面的东西来自哪里,当你学会了与这些负面的东西和解并慢慢去修正,当你学会了理解和原谅,开始用心去改善这一切,就会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
原生家庭的影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父爱最难得的是给孩子人生中最需要的信念感,并相信他的内在力量。”这是张德芬空间合伙人兼CEO卢熠翎,在观看了电影...
- 文:Lily 设计:Paulodybala 01 「成年人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