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街的时候,看到一对父母,拎着大大小小五六个购物袋,跟在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身后,嘴里不时念叨着“想要什么,尽管选,爸妈都买给你”。
现在在我们每个家庭里,孩子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富养孩子”,“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要给他们最好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把这些话当做育儿宝典,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富养,真的就只是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
也许我们这一届父母,是最焦虑的父母。
爷爷奶奶辈,全家人吃饱肚子是终极奋斗目标;爸爸妈妈辈,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一点是人生最大要义。关于孩子、教育,他们并没有多少诉求。
但我们这一届父母,受到了高等教育,接触到了最新最全的教育理念,被“原生家庭”的概念吓得战战兢兢,生怕没有考证就当上父母的我们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有一个物质匮乏的童年,有一个心心念念想得到某件东西的童年记忆,所以我们拼尽全力,要给孩子最好的,要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孩子。
可是,真正的富养,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孩子,而是在精神上滋养他,灌溉他,让他真正地被爱,被满足,被重视。
常看到有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东西时,伴着这样那样的附加条件:
“爷爷给乖孙子一个大红包,期末考试你要考一个双百给爷爷看”。
“妈妈给你买最新款的球鞋,你一定要在足球队里好好表现啊”。
他们花大价钱给孩子买各种东西,但每个付出都隐含着一个要求,要求着孩子的回报,听话、懂事、优秀。
这些隐形的枷锁,让孩子在接受时不堪重负;这样的孩子,在精神上其实是匮乏的,是被穷养的。
甚至有的孩子选择“我不接受你给我的东西,因为我可能给不了你想要的回报”。
他们用“我不要红包、不要新衣服,不提要求”来逃避父母对父母做出承诺。他们表面看来懂事极了,但其实他们却无比匮乏。
怎样才是“富养”孩子
特别赞同李雪老师给“富养”下的定义:
富养,指的是父母能够及时看见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能满足的,及时痛快,开开心心的满足。
不会附带“你要懂事,要珍惜,要感恩父母”等沉重的能量,或者非要等到你过生日时、过年时才买给你;
不能满足时,简单的告诉孩子父母暂时没有条件或者不愿意满足你,不去指责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不懂事。
所以,想要富养自己的孩子,请先学会“无要求”。
买了东西给他,处置权就给他好了,不要因为弄脏弄坏了而苛责他,也不要他承诺必须回报什么;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的妈妈给了他两盒蜡笔,一盒普通蜡笔一盒昂贵蜡笔。给孩子的时候,妈妈说“这盒蜡笔很贵,你要珍惜,不要乱画”。
一周后,孩子妈妈发现,那盒昂贵的蜡笔被孩子放在抽屉里都没有拆封,他只在用那盒普通的蜡笔;因为那盒昂贵的蜡笔背后的代价太高,孩子承受不起,所以选择了放弃。
也许在孩子妈妈看来,给孩子买昂贵的蜡笔就是一种富养,但这种富养无疑是失败的。
其次,富养孩子,并不以物质的多少为衡量标准。
对孩子来讲,真正的富养,被重视,是和父母在一起,是真正的被爱,而不是用物质堆砌的“爱”。
我们听到很多富二代的女生被渣男骗,只因为渣男给她说了很多甜言蜜语,因为在她看来“这个男人更爱她,更重视她”。
我们也看到很多富二代男生通过闯祸来让父母看到自己,用昂贵的跑车等物质来装点自己却永远不满足。
这些孩子,虽然物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他们心里还是匮乏的,渴望被爱的,他们其实是被穷养的孩子。
并不是只有首富才能富养自己的孩子,相比昂贵的物质,没有要求,没有斥责的给予和陪伴,他要做什么就陪他做什么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富养。
被富养的孩子,会有怎样的人生?
要判断一个孩子,是被富养还是被穷养,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他敢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会不会直接说”我想要做某某,我想买某某”。
泼一盆冷水,很多妈妈会说“我家宝宝特别懂事,从来不会乱要东西”,以此为荣。但如果你的孩子从来不给你要东西,先不要夸他懂事;
反而要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你曾经拿太多的“你要怎样才能得到什么”的交换,让他以欲望为耻,不敢提出要求。
每一个人都有欲望,掩藏自己的欲望,不是因为被满足,而是因为太匮乏,孩子更是这样。
被穷养的孩子会觉得欲望是可耻的,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等他们长大了,也会延续这种思维模式。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高薪,不能得到更好的职位,更不敢去要求升职、加薪;甚至会在一个好机会来的时候,潜意识地去搞砸它,因为他的思维模式告诉他,他不配。
那么被富养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
被富养的孩子通常不会过多看重金钱
被富养的孩子,因为没有匮乏感,他们反而不会更多地看重金钱,被金钱奴役,在金钱上会更大气。
在交友上,富养出来的孩子因为不过分重视金钱,所以普遍大气,更容易吸引一些真正的朋友,彼此助力。
而且被富养的孩子,因为从小就有选择权,长大的他们一定不会成为“暴发户”,他们有着自己的审美,不会被物质奴役,用名牌,logo彰显自己的品味。
被富养的孩子会看淡金钱,但却会更有精神追求,他们更多地痴迷于探索内心世界、痴迷艺术,更会生活。
被富养的孩子通常财运更好
被富养的孩子,不看重金钱,但金钱却更容易青睐于他们。
因为他们从小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欲望,也不会去压抑自己的欲望,而且他们的欲望通常都能得到父母充满爱的回应。
所以,他们就会坚信:我的欲望是对的,我可以得到一切好的东西。
他们的思维模式会操纵着他们去选择回馈丰盛的事情,表现出来就是财运好,投资容易成功,工作做的好,购买不动产也经常会成功。
他们之所以财运好,就是因为他们内心富足,没有畏惧,不过多的患得患失,在选择的时候会更重视“长久的回报而非眼下的回馈”。
而且他们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感明确的人,通常更容易成功。
穷养的孩子,则会更重视“稳定”、“安全感”,他们害怕放手,害怕转变轨道,即使明知是鸡肋也不敢放手。
富养孩子之前先富养自己
还有一些父母,在富养上陷入一个误区,把“我想要”错以为“孩子想要”。
前段时间我发现老公有一个癖好,总爱收集各种各样的少儿跆拳道学校的信息,说是要给儿子报名,帮他留心。但我家儿子从来没有表现出过对跆拳道的热情和喜欢。
我就跟老公聊,问他为什么想让儿子去学武术,是不是他自己曾经很想学跆拳道。
他想了一会告诉我是这样的。他小时候特别喜欢跆拳道,也喜欢看一些武术格斗电影,但公婆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去学跆拳道。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把自己童年的遗憾转移到孩子身上,给孩子买一些孩子不想要但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一些孩子不喜欢但自己喜欢的技能,然后说“我是为了孩子”。
李雪老师把这类父母称为“没有主体性的人”、“匮乏的父母”,这一类父母会把自己的欲望都说成是孩子的,然后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好意,如果孩子不愿意,就是没良心。
所以,下次再要为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请先问一下自己“这件事情,究竟是你想做还是孩子想做?”。“这个东西,究竟是你想要还是孩子想要?”
比如你觉得字写得好很有气质,那就为自己报名去学习书法;学武术是你的梦想,就自己报名去学习;一直想要学芭蕾,就赶紧报名去练习。
为自己的“想要”买单,“富养”自己,才能真正的富养孩子;而一个不断提升自己,富养自己的父母,他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能量。
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自然会模仿你。
作者:夭夭
简介: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