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以“宝贵”来形容时间,是因为时间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功者每天有24小时,普通人也有24小时,但两者之间的结果差异让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看到的是不公平,感受到的是枷锁,体会到的是不平等,慢慢消失殆尽的是希望。当你一路跌跌撞撞度过这个阶段后,朦朦胧胧中开始意识到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不是有句话这么说么,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生命短暂,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瞬间而已,每个人都想掌握时间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可实际上总是无能为力。
小时候,我们总听到人们说“要与时间赛跑”,长大后,就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被追的死去活来。尤其最近这一年来,当元认知能力提升后,我时时刻刻都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要做的事情太多,要学的东西汪洋一片,因为被迫浪费掉的已无法追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沉没成本"早已无法承受,于是开始尝试接触了解任何跟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课程等,随着了解的越多,反而发现越发混乱,不知如何是好,直到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才明白时间不可管理,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感知它,认识它,了解它。
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为什么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还是一无所成,问题出在哪里?仔细留意生活,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哎呀,我没时间XXX“, “如果给我多少时间,XX事我肯定能做好/做成”,听的多了就司空见惯了,以为都是时间的问题,但越是简单的问题往往越容易遭人忽视,甚至连找借口这事都不愿意动脑子直接拿过模板来套用而忽略其中的漏洞,时间是平等的我们都知道不是么,那你的时间都去哪了呢?是否有回头看看自己的时间花费,思考一下你真的很忙么?哈伯特说过,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对此,我想说,对于一个无法感知时间的人来说,所有的时间问题都是借口。
事实上,我曾经也一直一厢情愿的认为我的时间都被充分合理利用了,每天花费在值得的事物上,什么事情没学会,没做好都是因为时间确实不够用,但现在我想说一切没有数据依据的想法都是耍流氓。我们以为自己掌控着自己的时间,殊不知我们的时间总会在无形中陷入时间黑洞,所谓时间黑洞,顾名思义,它会永无止境地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并且时间黑洞几乎无处不在:比如超市时间黑洞,本来打算买点水果10分钟搞定的事情,结果被各种各样的商品所吸引结果1个小时后才从超市出来;电视时间黑洞,学习累了想休息一下劳逸结合于是打开电视,被各个频道播放的内容深深迷住,轻易地就造就了这样的结果:学习1小时休息5小时;还有网络时间黑洞,早晨到办公室,先打开QQ,接着蹦出新闻...等想到工作的时候已经到了午饭时间。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提供很多相关的信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我们没有感知时间能力的情况下使消耗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膨胀,就像开始拉着一根绳子,最终却拉出一头大象来。
如何找回自己的时间?
时间黑洞是由时间块聚集而成的,这有点儿像滚雪球,一点一点的雪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气势逼人的大雪球。时间黑洞不仅将“无意义”的时间吞噬,还将“集中精力”的时间破坏,避开时间黑洞,揪出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进行每日的时间日志记录,即“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
“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方式,每天(最好每隔一小时)记录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不仅详尽,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除此之外,它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些好处:
每小时提醒你珍惜自己的时间
充分地掌握自己的时间,避免轻易原谅自己
分析自己的时间的投入与产出
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
不相信不可靠的感觉,通过数据显示真相,根据结果学习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把时间比作水流,水流的方向是由渠道决定的,没有渠道的水只会向四面八方渗透,然后干枯在土地之中,永远也到不了大海,时间也一样,如果不给它合适的渠道,它会消失于无形。只有当我们真正看清自己的时间流向后,才会逐渐调整以使得时间的涓涓细流流向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
培养自己感知时间的能力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一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力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即“事件-时间日志”法在其一生中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器官。我做出这样判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钟”、“1小时50分钟”;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对于柳比歇夫这样的人,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虽然这种大师的境界,对普通人来讲可能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坚,钻之亦不可得,不过只要刻意训练,至少可以让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准,调整自己对时间的感觉,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从而充分把控住自己的时间,与时间做朋友。
愿你我早日都能够修炼出一种能力——一种无法浪费时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