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听歌,听的好像不是旋律,听的是共鸣。歌词最能体现作词人的情感,当一首歌里面的歌词引起我们共鸣时,单曲循环就开始了。越听越觉得这唱的不就是自己,不由自主的被代入,好像这首歌为自己量身定做。
十五岁的年龄,标准的高中生,正忙于自己的学业。开头第一句“落了灰的那本书,记不清多久没读。”让人脑海中便有了画面,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自己有时候也会打开窗户,发着呆过一下午,被冷落的书,自己也记不起好久没翻。有些书毕业了还是和新的一样,唯一留下的,是时间带不走的灰尘。好像一切很平常,自己平平凡凡,庸庸碌碌,而外界纷纷扰扰,好吵。一个叛逆的孩子在这样的年纪,已经懂了世界的喧闹。安静的自己好像和这个世界隔离,外界那些噪杂,那些热闹,那些繁华,不喜欢吗?也不是,发呆的时候也会向往和世界融为一体,也想要冲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和世界相拥,可是性格的内向让这些有些难。迷茫,无措,搞不明白,怎么去活?
这个世界有人确实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那些可以过的很洒脱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漆黑的夜来临,城市的灯亮起。万家灯火,但却没有一盏为自己留。我的归途在哪?城市的万般繁华,一切皆与我无关。瘦弱的身子,只能和自己的影子相依相偎。人总是在庞大的城市面前显得很渺小,渺小的孤独着。除了自己的影子相伴,能陪伴着的,还有耳机。自己默默的把耳机插进手机,双手插入裤兜。在孤独的夜里想着这样做,孤独会被歌声掩藏。我把孤独藏进耳机,回家吧,回家后还有自己喜欢的琴键,他亦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在琴键上,自己可以努力的表达自我,可以随意的创作,可以拥有自己的姓名。这个时候,自己的天空好像就晴朗起来了。原来,有时候自己是被某种东西选择的。而自己也只有在某种东西上才能找到自己。双向的选择罢了。
于是又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里,琴键为伴,耳机为伍。之前迷茫着的,向往着的城市繁华,都被抛到脑后,如果融不进去的世界,那就不要挤着进去了。好像这些想法有点怪异,这不该是一个十五岁孩子的想法,感觉自己得了怪病,一种孤独的病,想着与世界隔离的病。怎么还不清醒?但是人生的路,不就是自己一个人走的吗?哪里有那么多热闹?想明白了的道理,继续回归自己的世界。
还有更多的细节,我还没有读出来。毕竟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深受。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听着,一遍又一遍的触动心底。我多么希望,万家灯火,可以有盏为我们每个人留。不把孤独藏进耳机,而是有人懂你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