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归故里

田家老北坝

      十年前少不更事的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从百般不愿到现在的深深依恋。我想它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是我灵魂的居所,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铁索桥

      第一次走在这个索桥上,除了害怕就是害怕,晃晃悠悠的桥身,残缺的桥板。生怕一不小心就跌落进河里。时不时的还有人骑着摩托快速的从桥上驶过。后来慢慢的,习惯了走桥,不害怕了,便开始欣赏这里的美景。蜿蜒的小河,绵绵的流着潺潺的水,妇人们在河边洗着衣服。孩子们卷起裤脚,踩水嬉戏。大山听着人们说着悄悄话,翠绿的让人心旷神怡。

     

小河

      不下雨的时候,我们便乘船过河去学校。摇摇晃晃,手划着水面,波纹一路向后,一路追随。偶尔撩起水花,和学生说说笑笑。真好!经常会在没有课的时候和娜娜一起在学校后的小河捡石头摘野花,把脚放进清凉的河水里,任水流轻咬脚背。我们咯咯的笑着闹着。即使多年后再想起,也是弥足珍贵的画面。

     

北坝村口的房子

      因为南水北调,田家作为供水源头,所以乡镇十多年未建设。所有的房子都是砖瓦平房。村口的几栋二层小楼格外显得气派。穿过泥巴小路,再经过几排房子,才能到达学校。

黄州古庙的桂花树

 黄州会馆又称黄州庙,是田家坝镇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田家坝古为水码头,河流纵横,是商贸流通要地,各方人士纷聚于此,建有陕西、山西等多家会馆。黄州会馆是黄州 (现黄陂、麻城一带) 人集资所建,其中著名的“王三盛”创始人王英魁捐钱20两。黄州会馆前楼后殿,雕龙画凤,描金贴银,精美绝伦,它的每一块墙砖上,都烧制有“黄州”二字。

移民后的上庸新镇

      2008年,田家迁址黄金树梁,我们开始了辛苦的移民第一年。很困难,道路全是泥巴,悬崖外没有护栏。学校里光秃秃,只有几栋楼房。没有水,每一个桌凳都是我们亲手搬进教学楼,地板遗留的水泥残渣,都是我们一铲子一铲子除掉的。没有饭吃,就用砖头在场子上搭起灶台,第一次烧柴,给大家烧水泡面。我感谢在这里体验的每一次生活,让我在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从容应对。

黄州庙

    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是从老田家的墙上拆下来,标上记号,然后再按顺序恢复成原貌。

黄州庙
圣水湖

      傍晚,伴着夕阳,泛舟于圣水湖之上。好不惬意。微风拂面,花香阵阵。一切都静止在这一刻。

这里有最蓝的天,最美的花
美丽的校园
素质教育成果展示

活泼的孩子们

很棒

飒爽英姿

师生共舞

可爱

精神

校园里有随手可摘的果树

校门口的风景

校园里的桃花

我排的扇子舞,第一名哦

连青砖瓦墙都这么美

      十年,我的青春挥洒在这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觉得亲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友好善良。我的同事待我如亲人,领导和蔼可亲,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你们帮我度过难关。妈妈问过我,朋友问过我,你怎么能在那样的地方呆那么久,你不会觉得寂寞吗?不会觉得无聊吗?没有网络,没有朋友,没有喧闹与繁华。我想说,我很爱这里。校园里的铃声,孩子们的欢笑,绿绿的菜园。花和草,都围绕着我。这里不就是很多人寻寻觅觅的世外桃源吗?

      没有网络,放下手机,做自己爱做的手工,画一幅小画。念一首喜爱的小诗,听窗外蝉声此起彼伏,为我唱歌。

      我喜欢这里,我爱我的孩子们,即使有一天不在这里了。也终有一天会情归故里,忠于我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以为有些记忆,时间久了就会渐渐淡忘,可是我发现,越是孤寂时内心越是渴望与亲人和朋友团聚,当内心的渴望被揭开的时候...
    清逸幽兰阅读 311评论 0 0
  • 我的家乡——安徽巢湖。坐落在龙骨山脚下,她依山傍水,红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纯朴的家乡人。她就这样静静地、无言地守护...
    芳草青青碧连天阅读 183评论 0 1
  • 虽然仅仅与亲人和快乐的姐姐们在一起才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然而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我寻到了幸福的...
    唯美儿阅读 263评论 0 3
  • 包子、饺子、油茶、米豆腐、面瓜子,油炸粑粑……每次吃这些东西总会怀念起外婆,只是无论我怎么追忆都做不出外婆的味道。...
    心莲0205阅读 300评论 6 9
  • 希望开心健康 身边的人也是 希望高考顺利 希望瘦成闪电
    左岸的小右阅读 1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