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混混到开创大汉基业,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做皇帝的。没读过书的刘邦还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大风歌》,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一:人可以没钱,但胸怀一定要大
刘邦出生在江苏沛县一个农村家庭,家庭并不富裕,自己又不会种地 靠着关系混了个镇派出所所长 每天带着一帮哥们弟兄到处瞎转悠,不务正业。
想喝酒没钱怎么办,那就赊账,混到三十多岁还没个老婆。但是没钱归没钱,在为人处世反面很擅长 ,跟其他的官吏混到很熟,会得人心,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有一次自己的手下卢绾赌博输了没钱给 ,人家便要砍掉卢绾的一只胳膊,刘邦赶到之后先给人家赔礼道歉并告诉他们:“你们放了他 ,跟我走 到我家拿钱”。几人听后跟着刘邦到了他家之后发现刘邦家里面穷的叮当响,最值钱的就是一头牛。于是几人便把牛拉走 ,刘邦父亲听说此事之后拿起棍子就超刘邦打去。
自此卢绾一直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刘邦也对他深信不疑,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做了皇帝。卢绾听信陈豨谗言,便要起兵造反,刘邦派人镇压,卢绾兵败之后便逃亡边疆 刘邦在边疆还给卢绾封了个王。
刘邦奉命从江苏押送一批牢犯到山西修长城,走一个地方牢犯跑一个。等到了芒砀山时人差不多已经跑了一大半,刘邦就对牢犯们说:“你们都走吧”,众人不解便问原因,刘邦说:“反正人也跑了一大半,即使送到了我也要受处罚 还不如现在让你们都走”,这些人一听刘邦这么讲义气觉得挺仗义,干脆也不走了,都要留下来跟刘邦混。
刘邦用他的胸怀换来了一堆出生入死的兄弟。换了来第一批兵马。
二:会识人,会用人
所谓时势造英雄,陈胜吴广揭竿,各地诸侯纷纷响应, 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占据自己老家沛县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又得萧何曹参等加入,又有百十来号的兵,此时刘邦的被称为“沛公”。
身为沛公的刘邦听说陈胜吴广大势已去,刘邦觉得靠着自己一个小县城和百十号人马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去投靠被项羽封的假楚王景驹。
去的路上碰到张良,刘邦对着张良说“卖了否冷” 张良看了刘邦一眼说了句“否冷”,两个人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刘邦就拉拢张良投靠了自己,对张良言听计从,奉为老师礼数有加。
在张良,萧何等人辅佐下刘邦的队伍慢慢的声势浩大,从区区的百十号人 变成了十几万人马。但刘邦管不好军队,就想找个大将军替自己掌军打仗。
韩信因为投靠项羽而不得重用,只给了韩信一个警卫员的工作 ,韩信就离开了项羽。
后来张良卖剑访贤士碰到了韩信,张良看着韩信说了一句:“卖了否冷”韩信一脸懵逼的说了一句:“大哥你说啥”?
张良转身要走时两人又下了一盘棋,张良这才看出来韩信是高人。劝韩信投奔刘邦,刘邦一见到韩信便觉得此人不简单,就登台拜帅让韩信做了统领三军的大元帅。
韩信用兵如神,从未打过一场败仗。屡建奇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刘邦也是如虎添翼,两人互相成就了对方。
三:成大事者能屈能伸
刘邦和项羽有约,先到咸阳为君,后到咸阳为臣。但刘邦觉得实力比项羽还差得远 ,项羽肯定不会答应自己做皇上,于是让人大开城门,领兵退出咸阳城在高地扎营安寨镇。项羽听说刘邦入了咸阳大怒,便率人马火速前往咸阳,等到达咸阳之后,看到刘邦出城迎接项羽,把咸阳城让给项羽,项羽见此景后高兴不已,与刘邦结为兄弟。
刘邦和项羽消灭秦朝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并把四川给了刘邦。因为四川那时候又穷又偏远,属于尚未开发的地方。
刘邦手下一群将领心中有气,要求刘邦跟项羽决一死战。
刘邦就告诉手下:“要能忍,咱们迟早要回来的”。
他对项羽说他就是想在偏远的地方过自己的逍遥太平日子,巷羽就对刘邦放松了警惕。
带着兵马来到四川之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智取三关,在九里山前,设下十面埋伏计,困住楚霸王。前面有乌江拦路,后面韩信追兵步步紧逼,项羽乌江自刎。
楚汉相争就此结束,刘邦得了天下开创了大汉天下。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面对比自己强大的项羽刘邦选择隐忍,这就是他情商。你能忍多大事就能干多大事。
四: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平定天下之后刘邦只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赔、偷盗者判。如此简单的法律足以看得出来刘邦对百姓的仁爱,宽广的心胸。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刘邦带着老婆孩子就回到了沛县,看到昔日的酒馆 看到家门前的一草一木,看到风吹向他的脸庞。不怎么读书的刘邦竟然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光听诗句就觉得此时的刘邦已经到达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刘邦晚年回想起这一生时说到:“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